[实用新型]一种可提升穿甲战斗部综合毁伤威力的动能增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8081.4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7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霞;路中华;陈翔;宋乙丹;吴奎先;陈科全;刘柳;黄亨建;李兴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33/00 | 分类号: | F42B33/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刘渝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能 支撑底座 本实用新型 战斗部 弹体壳体 弹体头部 卵形结构 切割杆 装药量 弹体 空腔 装药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升穿甲战斗部综合毁伤威力的动能增侵装置,包括一个截面为圆形的支撑底座,支撑底座后端设置有与弹体头部配合的卵形结构,支撑底座前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动能切割杆。本实用新型的动能增侵装置可以将弹体壳体设计得更薄,装药空腔增大,从而提升装药量,提升弹体综合毁伤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升穿甲战斗部综合毁伤威力的动能增侵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动能侵入弹(穿甲战斗部)为硬质弹壳+装药+引信+转接盘的结构形式,其作战要求是要将战斗部侵入到靶体一定深度后,由引信引爆装药,实现对目标的毁伤。这种弹体必须既能深入靶体而又能保持结构不受损坏,或保持引信起爆装置能够正常工作。其入侵能力和爆炸性能之间是有矛盾的,这是由于弹体在入侵靶板的时候,其受到穿靶的作用力会直接传递到装药上面,而炸药的力学性能一般较差,为了确保炸药在撞靶过程中不发生早炸,往往只能牺牲弹体的装药量,将壳体设计得很厚,从而获得一个综合毁伤威力较低的穿甲战斗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弹体的入侵能力和装药量,最终提升弹体综合毁伤威力的动能增侵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提升穿甲战斗部综合毁伤威力的动能增侵装置,包括一个截面为圆形的支撑底座,支撑底座后端设置有与弹体头部配合的卵形结构,支撑底座前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动能切割杆。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支撑底座的材料选用轻质、易加工的材料铝合金、聚四氟乙烯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的动能切割杆安装在支撑底座前端表面的圆周边上,形成一个圆形的动能切割环。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的动能切割杆还安装在支撑底座前端表面的圆的几条直径上,形成外部为圆、内部呈现均匀分布大小相同的几瓣的图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的几瓣为四瓣、六瓣或者八瓣。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动能切割杆采用的是细长杆战斗部的作用原理,为了确保作用效果,其直径为5~15mm、长径比为5~15,动能切割杆头部带锥度为30°~60°,动能切割杆材料为高强度、高密度材料钨、贫铀、碳化钨。
本实用新型的动能增侵装置以部件形式安装在弹体头部,弹体撞靶时,该装置首先接触靶体,由一根根的动能切割杆在靶体上切割成一个个小孔,由于冲塞剪切等作用,这些孔相连成片,最终将靶板切成多块碎片,这样的好处在于后续装药主体(弹体)接触到靶的时候,靶板上已经有一个孔供其通过,则装药主体不受穿靶作用力,前面切割下来的靶板成了多个碎块,也不会对其造成影响。因此,可以将弹体壳体设计得更薄,装药空腔增大,从而提升装药量,提升弹体综合毁伤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底座前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提升穿甲战斗部综合毁伤威力的动能增侵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可提升穿甲战斗部综合毁伤威力的动能增侵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动能切割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80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