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片润滑结构及具有该滑片润滑结构的旋转式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8027.3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3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胡余生;魏会军;王珺;余冰;杨欧翔;张心爱;苗朋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F04C2/35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尹彦;胡朝阳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结构 具有 旋转 压缩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片润滑结构,用于将旋转式压缩机中的电机上腔内的润滑油引流至滑片高压侧面,所述滑片润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滑片外部的外部引油通道和设于所述滑片内部的内部引油通道,所述外部引油通道上端具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电机上腔连通,所述外部引油通道下端与内部引油通道连通,所述内部引油通道具有位于滑片高压侧面上的出油口。本实用新型使得滑片高压侧面的油润滑较为充足,减小了滑片侧面摩擦功耗,同时避免了泵体因润滑不足而导致的泄漏增大,保证了压缩机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润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压缩机内部的滑片润滑结构及具有该滑片润滑结构的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如图1,现有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1、泵体组件2、电机组件3和油池4。电机组件3的定子31与壳体1、泵体组件2之间组成定子腔,其中定子上部空间为电机上腔32,定子下部空间为电机下腔33。如图2,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包括气缸21、曲轴22、主副轴承(未画出)、滚子23和滑片24。在曲轴的带动下,滚子做旋转运动,并推动滑片在气缸上的滑片槽25内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吸气-压缩-排气的工作循环。滑片作为吸气腔和压缩腔的主要分隔件,其两侧分别受到吸气腔和排气腔的压力差产生的载荷,使得滑片在滑片槽内发生微倾斜,滑片的吸气腔侧与滑片槽产生线接触,而滑片压缩腔侧与滑片槽的间隙则变大,该间隙处的油封情况直接影响压缩机的能效。
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为确保运动部件间的润滑与油封,一般采取利用曲轴回转的离心供油泵方式。应用于空调等的滚动转子式离心供油泵(安装在曲轴的内部油孔中),其泵油量直接与曲轴的转速相关。旋转式压缩机在高速运转时会大量泵油,润滑油向旋转式压缩机上部运动时,在各种冲击、撞击和重力的影响下,少量油从压缩机排气通道排出壳体,大部分油仍滞留在壳体组件内,特别是电机上腔内。由于电机上腔与电机下腔间回油通道的限制,电机上腔内积存了较多润滑油而无法及时回到油池,这部分滞留的润滑油直接导致压缩机底部油池的油面高度下降,从而引发旋转式压缩机泵体组件的内部供油不足,加剧了滑片吸气腔侧的润滑不良和压缩腔侧的油封不够。
如上述所述,滑片作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内的主要运动部件,泵体内部会因供油不足而导致滑片润滑不够,使得滑片磨损增大,导致压缩机性能、可靠性下降,严重时甚至引发失效。而且还会由于滑片壁与气缸压缩腔之间的油封不够导致高压气体泄漏量增加而影响压缩机能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片润滑结构及具有该滑片润滑结构的旋转式压缩机,能够将电机上腔内的润滑油引流至滑片高压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滑片润滑结构,用于将旋转式压缩机中的电机上腔内的润滑油引流至滑片高压侧面,所述滑片润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滑片外部的外部引油通道和设于所述滑片内部的内部引油通道,所述外部引油通道上端具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电机上腔连通,所述外部引油通道下端与内部引油通道连通,所述内部引油通道具有位于滑片高压侧面上的出油口。
所述外部引油通道下端具有第一连接口,所述内部引油通道还具有位于滑片背面上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
所述外部引油通道为一引油管,所述引油管包括竖直段、与所述竖直段上端连接的第一水平段和与所述竖直段下端连接的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位于所述电机上腔内,所述第一水平段的末端端口为所述进油口,所述第二水平段的末端端口为所述第一连接口。
所述第二水平段包括与所述竖直段下端连接的固定段和与所述固定段连接的可沿所述固定段的轴向滑动的活动段,所述活动段通过所述内部引油通道的第二连接口插入所述内部引油通道内,并固定在所述内部引油通道内。
所述活动段内套于所述固定段内。
所述活动段外套在所述固定段上。
所述活动段与所述内部引油通道之间为过盈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80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卡扣显示屏测试用探针治具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安全统一运维管理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