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压及低温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6573.7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5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阮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茂;阮峰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A61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龙礼妹 |
地址: | 31000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治疗装置 装置本体 加压 弹性箍紧 可用 冷敷 下肢深静脉血栓 嵌套 本实用新型 局部低温 局部皮肤 皮肤表面 气压治疗 嵌套结构 包裹层 综合征 筋膜 小腿 紧贴 挤压 组装 皮肤 治疗 预防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加压及低温治疗装置,包括:嵌套结构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嵌套组装的冷敷层、弹性箍紧层、包裹层。该加压及低温治疗装置使用时,将装置本体套装于需要使用的部位,比如小腿。然后利用弹性箍紧层对皮肤进行挤压,紧贴于患者的皮肤表面的冷敷层可以使局部皮肤降温。该装置既可以用于骨筋膜室综合征造模,也可用于局部低温治疗,还可用于气压治疗,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压及低温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骨筋膜室综合症(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可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形成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者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3.坏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导致休克心率不齐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方法。切开的皮肤一般多因张力过大而不能缝合。需用敷料包好,待消肿后行延期缝合或植皮。
切开治疗手段易产生以下并发症:功能缺失、感觉缺失、疤痕、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伤口感染、脓毒症休克、住院时间延长、恢复期长等。
为此,现在拯待一种设备或解决方案,能改善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效果。
由于血流瘀滞,局部血管损伤或高凝状态等原因,一部分患者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后易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后果。下肢被动气压治疗可以一定程度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全身低温治疗在临床开展较多,主要用于脑保护等领域。局部低温治疗开展较少,但研究中并不鲜见。目前采用敷料冷敷等方式实现局部低温,效率低,且温度不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加压及低温治疗装置,包括:
嵌套结构的装置本体;
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嵌套组装的冷敷层、弹性箍紧层、包裹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箍紧层设有气囊;所述气囊连接有气压调节装置;所述气压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气囊的充气和放气,从而调节置于所述弹性箍紧层内周侧的冷敷层对于皮肤的压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敷层包括冷敷层本体,以及穿设于所述冷敷层本体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通有循环冷却装置;所述循环冷却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导流管内导流液的流动,并冷却导流液。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为闭合环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装置本体两端的可拆卸连接组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压调节装置为压力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茂;阮峰,未经张茂;阮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65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腹部中药热敷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使用方便的疼痛科康复治疗用的电蜡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