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5593.2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5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朴光哲;徐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光哲 |
主分类号: | A47C21/04 | 分类号: | A47C21/04;A47C27/12;A47C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012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网 布层 供风管路 供风装置 垫体 供风 加热 插接连接件 供风通道 供风主管 回风通道 包边带 供风口 回风口 冷暖垫 冷暖风 支管道 本实用新型 底层面料 垫子表面 热量分布 保温层 衬垫层 舒适度 通风孔 叠合 小孔 和面 能耗 体内 均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包括垫体、设置在垫体内的供风管路,供风装置,及将垫体、供风管路与供风装置相连通的插接连接件。垫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合的底层面料、保温层、第一立体网布层、第二立体网布层、衬垫层和面层以及包边带,包边带上开设通风孔。插接连接件具有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供风管路包括供风主管道和若干根供风支管道,供风支管道上开设供风小孔,供风装置具有供风口和回风口,供风口通过供风通道与供风主管道相连通,回风口通过回风通道与第一立体网布层和第二立体网布层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冷暖垫,降温和加热更均匀,垫子表面的热量分布均衡,舒适度高且总体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垫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床上取暖使用最广泛的加热装置是电热毯和近期在韩国广泛流行的水暖垫。但电热毯存在漏电隐患,且容易引起局部过热、电磁辐射等不安全因素。水暖垫则存在漏水、堵塞、需要采取防冻措施并需要定期补水等诸多问题,使用和维护不便。
中国专利CN 2013200637805公开了一种“暖风循环供暖褥垫”。由于受制于空气的比热低、热传输距离有限等因素,专利CN 2013200637805中的暖风循环管的排布方式会导致吸气区域的温度远高于排气区域的温度,不可避免地引起垫子表面的发热不均衡问题,直接影响垫子的舒适度。
中国专利CN2016200882270公开了“一种冷暖风循环垫”,采用平行并置的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及有间隔的并联连接在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上的若干冷暖风循环支管道,冷暖风循环支管道进风部和回风部紧密贴合排布的方式。该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垫子发热不均衡的问题,但冷暖风循环支管道在末端的空气回流处需要进行360°绕回,导致空气回流阻力偏大和供风压力增加,引起热传递效率低,产生供、回风主管道区域和冷暖风循环支管道空气回流区域的温差偏大的问题,且能耗高。
中国专利CN201520680253.8公开了一种透气冷暖垫,包括内部呈空心状的外垫体,外垫体内部盘绕有若干换热管,换热管的管口伸出外垫体,并通过换热接头与换热主机连接,换热管与换热主机之间通过换热介质形成换热循环。位于外垫体内的换热管表面布设有立体网布或空间立体透气体,其表面设有若干透气孔面,形成透气通道。该方案中,换热管在外垫体内呈连续S型或U型盘绕及换热介质在换热通道内封闭循环流动,即换热介质并未经过透气通道进行直接换热及热传送。特别是在该方案中,当以空气作为换热介质时,受制于空气比热低以及换热管的排布方式引起的空气的流动阻力大,导致换热管的热传送距离有限,进风区域和回风区域间(如该专利附图2中垫体的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间)温差偏大,且影响其实用性的问题。
另外,现有技术中未见有可以长时间供应足够的冷媒以实现有效降温功能的垫子。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冷暖垫,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使得降温和加热更均匀,垫子表面的热量均衡,舒适度高,且总体能耗低,可长时间供应足够的冷、热媒以实现有效降温、加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包括垫体、设置在所述垫体内的供风管路,为所述供风管路提供冷暖风的供风装置,及将所述垫体、供风管路与所述供风装置相连通的插接连接件;其中:
所述垫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合的底层面料、保温层、第一立体网布层、第二立体网布层、衬垫层、面层以及围绕其周边缝包固定的包边带,所述包边带的垂直面上开设若干个通风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光哲,未经朴光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55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