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5593.2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5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朴光哲;徐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光哲 |
主分类号: | A47C21/04 | 分类号: | A47C21/04;A47C27/12;A47C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012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网 布层 供风管路 供风装置 垫体 供风 加热 插接连接件 供风通道 供风主管 回风通道 包边带 供风口 回风口 冷暖垫 冷暖风 支管道 本实用新型 底层面料 垫子表面 热量分布 保温层 衬垫层 舒适度 通风孔 叠合 小孔 和面 能耗 体内 均衡 | ||
1.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垫体、设置在所述垫体内的供风管路,为所述供风管路提供冷暖风的供风装置,及将所述垫体、供风管路与所述供风装置相连通的插接连接件;其中:
所述垫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合的底层面料、保温层、第一立体网布层、第二立体网布层、衬垫层、面层以及围绕其周边缝包固定的包边带,所述包边带的垂直面上开设若干个通风孔;
所述供风管路包括供风主管道及从所述供风主管道分支出的若干根并联的供风支管道,单根所述供风支管道的管壁上开设若干组供风小孔,所述供风支管道的首端与所述供风主管道相连通,末端用开设有与所述供风小孔同等口径供风小孔的塞子堵住;所述第一立体网布层中设置主管道安装槽和若干个并联的支管道安装槽,所述供风主管道嵌入所述主管道安装槽内,所述供风支管道分别嵌入对应的所述支管道安装槽内;
所述供风装置具有供风口和回风口,所述插接连接件具有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供风口通过所述供风通道与所述供风主管道相连通,所述回风口通过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第一立体网布层和所述第二立体网布层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温层和第一立体网布层之间还设置第一石墨烯导热层;和/或,
在所述第二立体网布层和衬垫层之间还设置第二石墨烯导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安装槽与所述支管道安装槽之间的连接角度θ的范围为90°<θ≦120°;相应地,所述供风主管道和所述供风支管道之间的连接角度θ的范围为90°<θ≦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小孔的通风总面积,所述供风主管道的通风面积,所述通风孔的通风总面积和所述回风口的通风面积,及所述供风口的通风面积的关系满足:
供风小孔的通风总面积>供风主管道的通风面积≧(通风孔的通风总面积+回风口的通风面积)≧供风口的通风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供风小孔之间的距离在所述供风支管道上不均等分布,越靠近所述供风支管道的末端,前后两组所述供风小孔之间的距离越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供风小孔具有一个以上的供风小孔,单个所述供风小孔内径Φ为1~6mm,每一组所述供风小孔分布在离所述供风支管道的同一个垂直面前后10mm范围以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供风支管道的末端的第一组所述供风小孔离所述供风支管道的末端的距离为15~50mm,其余每一组所述供风小孔和前一组所述供风小孔间的距离为50~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单根所述供风支管道的长度为400mm~1600mm,相邻的所述供风支管道之间的距离<1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体网布层中插设有温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风机和控制电路板,所述供风口与所述风机的出口相连通,与所述回风口对应的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回风过滤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开设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侧壁内侧安装第一进风过滤网;所述风机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具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的隔板上安装第二进风过滤网,所述第二进风过滤网靠近所述控制电路板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光哲,未经朴光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559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