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检测设备的预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26601.7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0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许小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小球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遮阳 产品 机械 耐久 性能 检测 设备 预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产品检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检测设备的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遮阳技术是建筑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建筑节能的关键措施。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应用安装遮阳装置,而我国评价建筑遮阳机械耐久性能的检测标准为《建筑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试验方法》JG/T240-2009,虽然可以较好地检测遮阳产品的机械耐久性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检测时间较长,一般为3万~6万次,约2~5天,现有技术一般为设定次数后自动运行,完成后观察试件损坏情况,在检测过程中,由于时间太长,检测人员不可能长期待在一旁观察,当遮阳试件中遮阳帘的拉绳断裂、接缝撕裂或磨损严重时,检测设备还会继续运行,检测效率大大降低,设备运行能耗也会较高,此外,遮阳产品一般要求为3万次以上,遮阳检测时通常只是判断是否超过3万次,对于3万次以上的高机械耐久性能遮阳产品的机械耐久次数不能有效区别。
专利号为201220668316.4,名称为“用于建筑遮阳百叶试件机械耐久性能试验的自动试验机”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遮阳百叶试件机械耐久性能试验的自动试验机,该试验机可对不同的遮阳百叶帘进行机械耐久试验;专利号为201210133363.3,名称为“电动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试验装置”公开了电动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可对电动遮阳产品的机械耐久性能进行试验,上述两个专利都只是对遮阳产品多次的展开和收回进行了试验,并未对检测时遮阳产品出现故障进行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检测设备的预警系统,遮阳试件在机械耐久性能检测时如果发生故障或损坏,预警系统会及时停止检测设备并发出报警声音提醒管理者。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检测设备的预警系统,所述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检测设备至少包括控制平台、安装遮阳试件的刚支架、电机、夹紧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预警系统包括设有透光口的第一箱体、设有透光口的第二箱体、第一光照传感器、第二光照传感器、光源、报警器和预警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箱体安装在遮阳试件的左侧,其透光口紧靠遮阳试件,所述第二箱体安装在遮阳试件的右侧,其透光口紧靠遮阳试件,所述第一光照传感器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透光口处,与预警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第一箱体内光照强度,所述第二光照传感器安装在第二箱体内的上部,与预警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第二箱体内光照强度,所述光源安装在第一箱体内,与预警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将光线照射在遮阳试件上,所述控制平台与预警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将遮阳试件伸展和收回的实时运行位置发送给预警控制模块,所述预警控制模块在遮阳试件完全收回时将采集的第二箱体内光照强度与第一箱体内光照强度的比值与光强比预警值对比判断来控制报警器是否发出报警声音。
进一步地,所述预警控制模块在遮阳试件完全伸展时将采集的第二箱体内光照强度与第一箱体内光照强度的比值与第二光强比预警值对比判断来控制报警器是否发出报警声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检测遮阳试件前后的光照强度,当出现拉绳拉断、遮阳帘撕裂等故障时,可根据遮阳试件完全收回或完全伸展时前后的光照强度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并发出报警声音通知检测人员。
附图说明
图1为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检测设备平面示意图。
图2为安装预警系统的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检测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预警系统各硬件连接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控制平台,2-刚支架,3-第一光照传感器,4-光源,5-遮阳试件,6-预警控制模块,7-第一箱体,8-第二光照传感器,9-第二箱体,10-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小球,未经许小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266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