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锂电池自动解束缚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14083.7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8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波;李强;马立祥;贺元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松盛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王佳妮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锂电池 自动 束缚 专机 | ||
1.一种动力锂电池自动解束缚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和设置于主体框架(1)上的进料输送机构、后阻挡装置、取隔板机构、压紧机构、顶升机构、手指左拨正机构(19)、手指右拨正机构(20)、托盘定位机构,所述进料输送机构、取隔板机构、压紧机构从前向后依次设置于主体框架(1)的上面;
所述进料输送机构包括多根传动辊(2)和输送电机(3),所述多根传动辊(2)等间距水平设置且联动,所述输送电机(3)的输出轴与一传动辊(2)联动;
所述后阻挡装置包括挡板(4)和第一气缸(5),所述挡板(4)设置于进料输送机构的前端,所述挡板(4)安装于一固定于主体框架(1)上的转轴(6)上,所述第一气缸(5)设置于挡板(4)的后下放,所述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与挡板(4)的一端连接;
所述取隔板机构设置于进料输送机构的后端,所述取隔板机构包括支架(7)、第二气缸(8)和耙形板(9),所述支架(7)设置于主体框架(1)上,所述第二气缸(8)竖直设置于支架(7)上,所述第二气缸(8)的活塞杆向下设置且连接有耙形板(9);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第一伺服减速电机(10)、第一丝杆(11)、第一滑块(12)、第一导轨(13)、多根压杆(14),所述第一伺服减速电机(10)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杆(11)联动,所述第一丝杆(11)沿着进料输送机构的进料方向设置,所述伺服减速电机控制第一丝杆(11)的进退,所述第一丝杆(11)的靠近进料输送机构的一端安装第一滑块(12),所述第一滑块(12)设置于第一导轨(13)上,所述第一导轨(13)固定于主体框架(1)上,所述第一滑块(12)上固定多根压杆(14),所述多根压杆(14)与第一丝杆(11)的设置方向相同;
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进料输送机构的下方,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二伺服减速电机(15)、第二丝杆(16)、升降板(17)、多根顶杆(18),所述第二伺服减速电机(15)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16)联动,所述第二丝杆(16)竖直设置于多根传动辊(2)的下方,所述第二丝杆(16)的上端固定升降板(17),所述升降板(17)的上表面固定多根顶杆(18),所述多根顶杆(18)竖直设置,所述多根顶杆(18)的位置与多根传动辊(2)间的间隙相对应布置;
所述手指左拨正机构(19)、手指右拨正机构(20)均设置于主体框架(1)上且分别位于进料输送机构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手指左拨正机构(19)、手指右拨正机构(20)均包括无杆气缸(21)和手指气缸(22),所述无杆气缸(21)固定于主体框架(1)上,所述手指气缸(22)固定于无杆气缸(21)上,所述无杆气缸(21)用于控制手指气缸(22)在水平垂直于进料方向上的进退;
所述托盘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销(23)、销套、第三气缸(24),所述第三气缸(24)固定于升降板(17)的上表面,所述第三气缸(24)的活塞杆向上设置且与定位销(23)连接,所述定位销(23)与固定于主体框架(1)上的销套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锂电池自动解束缚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三套由定位销(23)、销套、第三气缸(24)构成的定位组件,所述三套定位组件的第三气缸(24)均固定于升降板(17)的上表面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锂电池自动解束缚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用于辅助升降板(17)升降的第二滑块(25)和第二导轨(26),所述第二导轨(26)固定于主体框架(1)上且竖直设置于多根传动辊(2)的下方,所述第二滑块(25)设置于第二导轨(26)上且与升降板(1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锂电池自动解束缚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上还固定有防护罩(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锂电池自动解束缚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27)罩于第一伺服减速电机(10)的输出轴、第一伺服减速电机(10)的输出轴和第一丝杆(11)的联动处、第一丝杆(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松盛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松盛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40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散热的电热管组件
- 下一篇:电梯门板的点焊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