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再生液压锁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13316.1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5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满军;陈志伟;陈磊;孙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1 | 分类号: | F15B13/01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控单向阀 进油口 出油口 单向阀 单向连通 油路 连通 本实用新型 控制口 液压锁 单出杆油缸 再生功能 自锁功能 作业效率 再生 连接点 泄油口 差动 油缸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再生液压锁,包括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第二液控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液控单向阀单向连通第一进油口至第一出油口,第一液控单向阀控制口与第二进油口连通,第一单向阀单向连通第二进油口至第二出油口,第二单向阀和第二液控单向阀之间的连接点为油路节点D,第二液控单向阀单向连通油路节点D至第二出油口,第二液控单向阀控制口与第一进油口连通,第二液控单向阀泄油口与第二进油口连通,第二单向阀单向连通油路节点D至第一出油口。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单出杆油缸,同时具有差动再生功能并且带油缸自锁功能,具有成本低及作业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液压锁,属于液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中,如起重机、高空作业车与道路清障车等,为提高其工作性能,增加稳定性,均设有支腿。当机械作业时,支腿伸出,进行撑地支撑,应坚固可靠,不得回缩;当机械行驶时,支腿缩回,且不随路面颠簸而伸出或下落。因此,支腿油路必须有良好的自锁能力,广泛使用双向液压锁。
双向液压锁通常由两个液控单向阀组成,在油缸停止供油时,能够锁定油缸的有杆腔与无杆腔,使之停留在任何位置。但在实际使用中,除了能锁定油缸外,操作人员还希望在油缸外伸时,外伸速度尽可能的快,以提高作业效率。
专利CN200920284027提出了一种支腿伸缩速度自动增大装置,其特点是:在下车多路阀阀体上增加行程开关,来检测支腿伸缩信号,控制系统接收到信号后发出油门增大信号,通过发动机油门控制模块增大发动机的运转速度,从而实现支腿的快速伸缩。但仍存在一定的缺点:需要增加额外的传感器,并通过控制系统方能实现,存在成本较高的缺点;发动机转速增加有一定延迟,也增大了油耗,高的发动机转速也带来高的噪音,存在使用成本增加、操作舒适度降低的缺点;对于支腿而言,由于多采用的是单出杆油缸,其缩回速度高于伸出速度,因此,需要提高的是伸出速度,对伸出与缩回都进行同等幅度的提速并没有必要,反而会带来支腿缩回速度过快的缺点。
专利CN201310117381提出了一种流量再生液压锁阀装置,能够实现流量的再生功能,从而使油缸在工作时可以快速伸出,提高作业效率。但其阀芯采用的是滑阀结构,存在泄漏,无法对油缸的有杆腔与无杆腔进行锁定,而支腿系统具有长时间支撑无泄漏的密封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再生液压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再生液压锁,包括有第一进油口V1、第二进油口V2、第一出油口C1、第二出油口C2、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第二液控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单向连通所述第一进油口V1至所述第一出油口C1,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控制口A1与所述第二进油口V2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单向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V2至所述第二出油口C2,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之间的连接点为油路节点D,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单向连通油路节点D至第二出油口C2,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控制口B1与所述第一进油口V1连通,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泄油口B2与所述第二进油口V2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单向连通油路节点D至所述第一出油口C1。
优先地,包括油缸。
优先地,所述第一出油口C1、所述第二出油口C2分别连通所述油缸两端。
优先地,所述油缸为单出杆油缸。
优先地,所述第一出油口C1与所述油缸的无杆腔连通。
优先地,所述第二出油口C2与油缸的有杆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单出杆油缸,同时具有差动再生功能并且带油缸自锁功能,并不需要对照整个作业机械进行大的改动,具有成本低及作业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33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