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铸件脱蜡用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12601.1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2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郑朝会;姚永飞;梁伟能;梁亚飞;钟文惠;雷四雄;孙志伟;周坚;王玉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航动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23/00;B22C9/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件 脱蜡 上支撑盘 浇口杯 蜡料 托架 本实用新型 下支撑体 承托 毛刺 流出口 有效地 支撑孔 支撑面 飞边 夹渣 排出 外周 遮挡 敞开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件脱蜡用托架,包括上支撑盘和多个设置于上支撑盘下方的下支撑体,上支撑盘设有供铸件的浇口杯插入并承托铸件外周的支撑孔,且承托铸件时,浇口杯的底部与多个下支撑体底部形成的支撑面之间存在间距。使铸件的浇口杯底部完全敞开,从而增大蜡料流出口的面积,减少蜡料之间的遮挡,加快脱蜡速度,解决了铸件脱蜡过程中蜡料排出不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件脱蜡用托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地避免了铸件飞边、毛刺、夹渣等缺陷,保证了铸件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件脱蜡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铸件脱蜡用托架。
背景技术
精密铸造技术中,熔模熔失的过程称为脱蜡。在现有技术中,脱蜡过程中由于精铸件模组蜡料脱除量较大,直接将模组放置在脱蜡平台时,浇口杯底部与脱蜡平台直接接触,蜡料流出口的面积有一定的损失。同时,脱除出的蜡料之间相互挤压,减慢了蜡料脱除的速度。蜡料排蜡通道不畅,溶化的蜡料未能及时排除,对型壳产生大的挤压力,导致型壳产生飞边、毛刺等铸造缺陷。同时,由于残留蜡料较多,导致铸件出现夹渣等缺陷,影响铸件品质。
对于大型精铸件而言,由于外形尺寸更大、结构更为复杂,这种影响较中小型精铸件更为显著。针对大型精铸件型壳内残留蜡料太多的情况,主要采用改进模组方式、二次或三次脱蜡、增设辅助脱蜡孔等方法,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同时改变组模方式也易带来疏松等冶金缺陷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件脱蜡用托架,以解决脱蜡过程中蜡料排出不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铸件脱蜡用托架,包括上支撑盘和多个设置于上支撑盘下方的下支撑体,上支撑盘设有供铸件的浇口杯插入并承托铸件外周的支撑孔,且承托铸件时,浇口杯的底部与多个下支撑体底部形成的支撑面之间存在间距。
进一步地,浇口杯的底部与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为50~200mm。
进一步地,下支撑体为连接杆。
进一步地,连接杆环绕上支撑盘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连接杆的高度可调。
进一步地,支撑孔的形状为圆形。
进一步地,支撑孔与铸件接触的位置设有相互契合的斜面。
进一步地,下支撑体的下方设有下固定盘,形成支撑面。
进一步地,下固定盘的形状为圆形,上支撑盘、连接杆和下固定盘形成上小下大的圆台结构。
进一步地,下固定盘下方设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件脱蜡用托架,支撑孔承托铸件时,浇口杯的底部与多个下支撑体形成的支撑面之间存在间距。使铸件的浇口杯底部完全敞开,从而增大蜡料流出口的面积,减少蜡料之间的遮挡,加快脱蜡速度,解决了铸件脱蜡过程中蜡料排出不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件脱蜡用托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地避免了铸件飞边、毛刺、夹渣等缺陷,保证了铸件质量。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铸件脱蜡用托架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铸件脱蜡用托架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航动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航动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2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铝合金缸盖外模底框
- 下一篇:间歇式多工位制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