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磁加热棒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9501.1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7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珽;傅保华;吴平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喆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36 | 分类号: | H05B6/36;H05B6/06;F24H9/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刘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棒 智能电磁 导磁性 壳体 智能电源控制器 感应电流 感应线圈 绝缘内芯 主动发热 电连接 加热 影响热传导效率 本实用新型 应用范围广 加热效率 交变磁场 快速加热 热量传递 使用寿命 受热 不均匀 热传递 水垢 体内 便利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磁加热棒,包括加热棒以及与所述加热棒电连接的智能电源控制器;所述加热棒包括导磁性壳体、设置在所述导磁性壳体内的绝缘内芯以及套设在所述绝缘内芯上与所述智能电源控制器电连接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工作时产生高频的交变磁场,以在所述导磁性壳体上产生感应电流形成主动发热。该智能电磁加热棒使得该导磁性壳体上产生感应电流能够主动发热,进而对加热棒所接触到的液体进行多次热传递加热,减少了二次热量传递的过程,从而达到快速加热液体的目的。该智能电磁加热棒加热效率高,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安全性强,使用便利、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克服了传统加热,容易产生水垢、受热不均匀、影响热传导效率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棒,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电磁加热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对液体的加热方式基本为传统的热传递、热辐射加热,例如:燃煤/燃气锅炉加热蒸汽盘管换热或热水盘换热、电阻丝式直接加热等;而传统的燃料间接加热方式存在热损失大、热效率低、加热速度慢、温度提升困难,环境污染较大,安全隐患多,加热过程温度不均匀、功率控制方法单一、智能化程度不够高等缺点。电阻丝电加热管需进行两次热转换,造成能量损耗,更有易结垢导致热效率急剧降低,使用寿命短的致命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加热过程热损失大、热效率低、加热速度慢、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大等弊端的加热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智能电磁加热棒,包括加热棒以及与所述加热棒电连接的智能电源控制器;所述加热棒包括导磁性壳体、设置在所述导磁性壳体内的绝缘内芯以及套设在所述绝缘内芯上与所述智能电源控制器电连接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工作时产生高频的交变磁场,以在所述导磁性壳体上产生感应电流形成主动发热。
优选地,所述感应线圈沿所述绝缘内芯长度方向绕设在所述绝缘内芯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感应线圈均匀绕设在所述绝缘内芯的外围;并且,所述感应线圈的长度与所述绝缘内芯的长度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绝缘内芯的外壁面设有供所述感应线圈绕设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加热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导磁性壳体之间的保温棉。
优选地,所述导磁性壳体的外侧壁设有若干散热片。
优选地,所述加热棒的一端设有连接所述加热棒与智能电源控制器的接头以及连接所述绝缘内芯和导磁性壳体的固定法兰。
优选地,所述智能电源控制器与所述加热棒之间设有连接所述感应线圈并且传输温度感应信号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接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磁性壳体为导磁性金属管;所述导磁性壳体一端与所述接头连接,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绝缘内芯为非导磁性绝缘管。
优选地,所述智能电源控制器包括IGBT模块、数字信号发生器、时间控制器、液位控制器以及温度控制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电磁加热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智能电磁加热棒在导磁性壳体内的绝缘内芯上套设与智能电源控制器电连接的感应线圈;通过该感应线圈工作时能够产生高频交变磁场,使得该导磁性壳体上产生感应电流能够形成主动发热,进而对加热棒所接触到的液体进行多次热传递加热,减少了二次热量传递的过程,从而达到快速加热液体的目的。该智能电磁加热棒加热效率高,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安全性强,使用便利、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克服了传统加热,容易产生水垢、受热不均匀、影响热传导效率等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电磁加热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喆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喆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9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段智能电磁加热辊
- 下一篇:线圈盘组件及烹饪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