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电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5117.6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9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毅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46;H02J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 31282 | 代理人: | 臧云霄;潘一诺 |
地址: | 315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能源装置 蓄电装置 微电网系统 电力调度 电性连接 发电单元 发电装置 负载单元 蓄电单元 彼此电性 市电 并用 供电 | ||
一种微电网系统包含发电装置、蓄电装置、再生能源装置及电力调度装置。蓄电装置与发电装置电性连接。再生能源装置各自包含发电单元及蓄电单元,并用以供电至负载单元,发电单元、蓄电单元及负载单元彼此电性连接。电力调度装置与市电、蓄电装置及再生能源装置电性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微电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持续扩大,为了因应石化燃料及核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再生能源的使用技术开发在近几年快速的成长,例如太阳能、风力及水力等可重复利用的能源,但这些能源的供应往往跟当下的环境状态有关,例如:在夜晚或阴天,太阳能的供应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如工厂、医院等需要稳定供电的设施,若全部使用再生能源进行供电是无法实行的,必须搭配电池储存能量,并在必要时使用市电的电力来进行补足。
与市电连接的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称为“并网系统”,相较于独立发电的“离网系统”因再生能源供电不稳定而多只能作为备源使用,并网系统能在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无法供应足够的电力时,从市电补足缺少的电力;当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发出的电力超过负载或蓄电池所需时,可以依法规向国家或私人企业售电,避免多余电能的浪费。
以一种太阳能的电网系统为例,可包含再生能源供电系统、不断电系统(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并网系统以及负载侦测系统。然而,部份情况下,上述四个系统目前为各自独立设置,缺乏一个有效的整合系统来进行电力调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缺乏一个有效的整合系统来进行电力调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电网系统,包含:一发电装置;一蓄电装置,与该发电装置电性连接;多个再生能源装置,各所述再生能源装置包含一发电单元及一蓄电单元,并用以供电至一负载单元,该发电单元、该蓄电单元及该负载单元彼此电性连接;及一电力调度装置,与一市电、该蓄电装置及该些再生能源装置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微电网系统透过将市电、发电装置、蓄电装置、再生能源装置及电力调度装置整合在一起,且电力调整装置可对市电、发电装置、蓄电装置及再生能源装置的电力进行调度,而达到主动平衡的状态;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微电网系统更包含监控管理装置,以让管理人员可在远程操作监控管理装置,并透过电力调度装置来监控管理市电、发电装置、蓄电装置及再生能源装置,对于管理人员相当方便。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微电网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示的微电网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举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以更好地理解本案的态样,但所供给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案所涵盖的范围,而结构操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执行之顺序,任何由组件重新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装置,皆为本案所涵盖的范围。
请参照图1,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之微电网系统100的功能模块图。于图1的实施例中,微电网系统100与市电300耦接。市电300 一般为城市里供给予市民使用的电源,其电压通常在100V~240V之间,频率为50Hz或60Hz。于本实施例中,市电300与再生能源装置162,164,166 在同一个并网系统,因此市电300可以接收来自再生能源装置162,164,166 供给的多余电力。
微电网系统100包含发电装置120、蓄电装置140、再生能源装置162, 164,166、侦测装置150及电力调度装置180,其中发电装置120电性连接蓄电装置140,电力调度装置180与市电300、蓄电装置140及再生能源装置电性连接,以形成并网的微电网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5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