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部位同时给药的输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8200.1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3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光剑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A61M5/168;A61M1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亢能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管 下端 液体分配器 分液支管 输液装置 多部位 进液口 给药 壳体 止痛药 本实用新型 术后恢复期 壳体顶部 空腔连通 手术切口 止痛效果 止痛 输液泵 敞口 吊瓶 空腔 内带 麻醉 神经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部位同时给药的输液装置,包括内带输液泵、顶部带气孔、底部带补药管和输液管的吊瓶,其特征在于输液管下端连接有液体分配器,该液体分配器包括带空腔的壳体,壳体顶部设有进液口,该进液口与输液管下端相连,壳体底部设有多根与空腔连通的分液支管,各分液支管下端设有敞口。可同时且持续、定量对手术切口多个神经注给麻醉、止痛药,直至术后恢复期,达到有效且长时间止痛的目的,提高止痛效果,降低副作用,节约人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装置,尤其是一种多部位同时给药的输液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胸外科手术,无论是常规开胸还是胸腔镜手术,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切口疼痛,导致患者咳嗽困难,是造成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目前胸外科手术患者常用的止痛方法主要包括:持续静脉滴注、口服或肌注止痛药止痛。以上止痛方法属于全身性的止痛治疗,不仅效果差且副作用大。手术中采用单次切口周围肋间隙阻滞,止痛效果较好,副作用小,但维持时间较短。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部位同时给药的输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多部位同时给药的输液装置,包括内带输液泵、顶部带气孔、底部带补药管和输液管的吊瓶,其特征在于输液管下端连接有液体分配器,该液体分配器包括带空腔的壳体,壳体顶部设有进液口,该进液口与输液管下端相连,壳体底部设有多根与空腔连通的分液支管,各分液支管下端设有敞口,以便手术时,将各根分液管下端埋置在切口周围对应的神经上,即可对这些神经进行持续、定量注给麻醉、止痛药,直至术后恢复期,达到有效且长时间止痛的目的,提高止痛效果,降低副作用,节约人力。
进一步地,输液管上设有调节开关,用于控制输液量。
进一步地,吊瓶顶部设有顶盖,气孔设于顶盖上,顶盖上还设有吊环。
进一步地,液体分配器的壳体设为半球体,半球体底部开有若干通孔,每个通孔上均连接有分液支管。
进一步地,每根分液支管下端设为锥形端,敞口位于锥尖。
进一步地,液体分配器容积为200-250ml,高为15-20cm。
进一步地,输液管长度为40-4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在手术时,将各根分液管下端埋置在切口周围对应的神经上,从而可对这些神经进行持续、定量给注麻醉、止痛药物,直至术后恢复期,达到有效且长时间止痛的目的,提高止痛效果,降低副作用,节约人力,同时通过补药管向吊瓶内注入所需要的麻醉剂或止痛药物,再通过吊瓶顶部的盖添加输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光剑,未经李光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8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静脉注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量泵多管路连接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