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取暖器反射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60494.5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6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舒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涛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8300 四川省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暖器 反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暖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固定美观、牢靠的取暖器反射罩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小型取暖器由于其物美价廉,深受大家喜爱,而且由于现代人购物方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购物,但是由于现有的小型取暖器其发热管、发热罩、反射罩等大多是简单连接的,在运输过程中又容易受到剧烈撞击,这样就使反射罩装置各零部件极易出现脱落的情况,这就造成了经常退货的问题,不仅影响厂家同时也影响消费者的时间,并且现有的反射罩装置其发热罩与反射罩的固定留有较大的间隙,这是由于两者之间还会固定有发热管卡,不仅影响美观,并且发热管卡固定时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取暖器反射罩装置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美观、牢靠的取暖器反射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取暖器反射罩装置,包括:反射罩、发热罩、发热管及发热管卡;所述的反射罩为一侧开口内部空心的圆锥喇叭体,反射罩大圈侧为开口侧,反射罩小圈侧顶部水平,且在反射罩小圈侧顶部开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其底面开有连通到反射罩内部的发热管卡连接孔,各凹槽内放置发热管卡,并通过螺钉穿过发热管卡后与发热管卡连接孔固定,使各发热管卡固定在相应的凹槽内;所述的发热管卡其上设有发热管穿孔,所述的发热管呈圆弧形,发热管穿过各发热管穿孔后固定;所述的发热罩呈一侧开口内部空心的喇叭体,发热罩大圈侧为开口侧,发热罩小圈侧顶部水平,且在发热罩小圈侧顶部开有与发热管卡个数相等的凹槽Ⅰ,所述的发热罩与所述的反射罩通过螺丝固定后,所述的凹槽Ⅰ与所述的凹槽相对,使发热管卡处于凹槽与凹槽Ⅰ之间。
本取暖器反射罩装置通过把发热管卡与反射罩采用螺钉固定,并且在发热管卡上开发热管穿孔,这样圆弧形的发热管就会固定的较为牢靠,同时发热管卡固定也会较为的牢靠,而在反射罩和发热罩上开相对的凹槽与凹槽Ⅰ,把发热管卡固定在两者之间,这样反射罩与发热罩固定后就会非常的平整,较为的美观,并且这样固定时也较为的方便。
上述取暖器反射罩装置中,所述的反射罩小圈侧顶部直径与所述的发热罩小圈侧顶部直径相等。这样就会进一步提升反射罩与发热罩之间的竖直平整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固定美观、牢靠,同时也提升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反射罩与发热罩分开后的零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射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管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反射罩;102、发热罩;103、发热管;104、发热管卡;105、反射罩大圈侧;106、反射罩小圈侧;107、凹槽;108、发热管卡连接孔;109、螺钉;110、发热管穿孔;111、发热罩大圈侧;112、发热罩小圈侧;113、凹槽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左侧”、“向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涛,未经舒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604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