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级抑制上电冲击电流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3200.8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4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峰;武强;邰永红;邱燕;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9 | 代理人: | 杜林雪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级 抑制 冲击 电流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航空电子工程领域抑制上电冲击电流的电路。
【背景技术】
在高可靠性供电的航空电子设备中,对设备开机时的冲击电流都有严格的要求,即设备正常开机时,输入电压建立后,设备主电路上的电容在瞬间相当于短路状态,此时瞬间的冲击电流会达到很大,不仅有可能对自身设备中的器件造成损伤,而且会影响母线电压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影响整个设备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针对上电冲击电流的抑制变得尤为关键,抑制电路可以使设备在上电瞬间的冲击电流保持在设定的合理范围内,以确保机载设备能够安全可靠地开机,增强设备的寿命及系统的稳定性。
目前,人们对航空电子设备上电冲击电流的影响越来越关注,对上电冲击电流的极限值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抑制设备上电瞬间冲击电流对设备内部电路及母线电压的影响,有部分的航空电子设备会减少在启动的主回路中电容的容值,该方式是以牺牲部分性能为代价。而有部分航空电子设备采用缓启动电路,该电路利用MOS管的工作特性,通过MOS管的控制端电压由0缓慢上升,使MOS的导通电阻由大变小,从而使冲击电流呈现缓慢上升的形态。此种方式的缺陷是对无法准确地对冲击电流的门限进行抑制,并且会大大延长设备启动时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级抑制上电冲击电流的电路,对航空电子设备上电瞬间的冲击电流进行分级的可控抑制,实现了设备安全可靠地启动,延长自身设备及整个系统的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分级抑制上电冲击电流的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控制芯片,其中输入电压正端与第八电阻的一端及控制芯片的第二接脚连接,而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的漏极及控制芯片的第一脚相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控制芯片的第二十三接脚、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正端、第八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及第二MOS管的源极相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二十四接脚及第五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及控制芯片的第十八接脚相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七接脚第第十九接脚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控制芯片的第十二接脚连接,输入电压负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控制芯片的第六接脚、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控制芯片的第十三接脚、控制芯片的第十四接脚、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容的负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电容的负端、第七电阻的一端及输出电压负端相连接,控制芯片的第二十接脚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及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MOS管的栅极及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与第五电容的正端及输出电压正端相连接。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控制芯片为凌特公司的电源管理芯片LTC4260。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第四电容(CT)用于设置抑制电路的限流时间,限流的时间计算公式为:T=CT·12(ms/μF)。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将一种分级抑制上电冲击电流电路设计在电源电路主回路电路中,当电子设备开启时,对设备内部的电容进行分级式充电,并且对冲击电流的最大值进行了抑制,从而使得冲击电流不会超过系统设计中的最大值,电子设备可以安全可靠地开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分级抑制上电冲击电流的电路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32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检测新型过压监控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涌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