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系统和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1446.1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1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弗朗西斯科·马斯特兰德雷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昶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脱颖 |
地址: | 中国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壳体 快速充电器 电池系统 电动车 接触器 耦连 连接器 高电压直流 电池单元 负极端子 正极端子 低成本 布线 壳体 充电 制造 | ||
一种电池系统和电动车,该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壳体。该电池壳体包括第一电池壳体构件和第二电池壳体构件。该第一电池壳体构件和第二电池壳体构件耦连在一起以形成该电池壳体。该电池系统包括快速充电器系统。该快速充电器系统包括该电池壳体中的第一快速充电器接触器,其耦连至正极端子;以及该电池壳体中的第二快速充电器接触器,其耦连至负极端子。快速充电器连接器耦连至该第一快速充电器接触器、该第二快速充电器接触器以及高电压直流源以对至少一个电池单元充电。该电池系统减少了用于电动车的壳体、部件(例如,连接器)和布线的数量。通过降低制造复杂性(例如,减少部件、组件的数量),可以较低成本制造电动车。
优先权声明
本申请要求2016年9月7日提交的标题为电动车部件(ELECTRIC VEHICLECOMPONENTS)的第62/384,298号美国临时申请的全文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一种电池系统,具体地,该电池系统用于电动车。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向读者介绍可能涉及下文描述和/或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技术的各个方面。相信这样的讨论将有助于给读者提供背景信息来促进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因此,应当理解的是,这些陈述应以上述目的来阅读,而不是作为对现有技术的承认。
随着社会越来越关注碳排放和可持续/可再生能源,电动车越来越受欢迎。电动车使用存储在一个或多个电池中的电力进行操作。在操作期间,所存储的电能被可控地释放以驱动电动机。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从而推动车辆。电动车用称为接触器的开关控制来自电池的电力潮流。这些接触器通常被放置在车辆上的各个位置处,从而增大了制造复杂性(即,增加了部件和布线的数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下文讨论的实施例包括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池系统。该电池系统将快速充电系统(例如,直流充电系统)和车载充电器系统(例如,交流转直流充电系统)集成至单个电池壳体中(例如,单件、一体式)。通过将快速充电器系统和车载充电器系统二者集成至单个壳体中,该电池系统减少了用于电动车的壳体、部件(例如,连接器)和布线的数量。通过降低制造复杂性(例如,减少部件、组件的数量),可以较低成本制造电动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包括:第一电池壳体构件;第二电池壳体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壳体构件和第二电池壳体构件耦连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电池壳体;快速充电器系统,所述快速充电器系统包括: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第一快速充电器接触器,其中所述第一快速充电器接触器耦连至正极端子;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第二快速充电器接触器,其中所述第二快速充电器接触器耦连至负极端子;以及快速充电器连接器,所述快速充电器连接器耦连至所述第一快速充电器接触器和所述第二快速充电器接触器,其中所述快速充电器连接器配置成将所述快速充电器系统耦连至高电压直流源以对至少一个电池单元充电。
在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系统包括第一电池接触器和第二电池接触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接触器和第二电池接触器配置成控制流出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元的电力潮流。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壳体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部分,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壳体构件和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部分是单件式。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池壳体构件包括第二连接器壳体部分,且其中所述第二电池壳体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部分是单件式。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壳体构件和第二电池壳体构件在耦连在一起时形成连接器壳体。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部分通过凸缘耦连至所述第一电池壳体构件的剩余部分。
在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系统包括耦连至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降压变压器连接器,其中所述降压变压器连接器配置成耦连至降压变压器。
在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系统包括耦连至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第一逆变器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昶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昶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1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