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体管组件密封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4949.6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5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房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G01M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管 组件 密封性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测试技术,特别涉及流体管组件密封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管组件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仅在供应商处做流体管组件的零件本身的检测,装配工厂装配之前不做任何测试。流体管组件的零件本身由于经过长途运输、分拣,物料之间相互磕碰,会导致流体管组件的球阀在支架中移位等,造成零件泄露。流体管组件在批量装配生产中,由于本工位未对零件做任何测试,如果在最终进行总成密封测试时被发现不合格,便会造成对流体管组件总成报废,导致工厂制造成本大幅上升。因此,如何在对流体管组件的批量化生产中可靠有效地检测流体管组件本身的密封性能对于降低制造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流体管组件密封性测试装置,集成流体管密封测试及单向阀卡滞测试两种功能测试,操作方便,测试结果准确性高,且能保证流体管内单向阀不被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管组件密封性测试装置,所述流体管组件包括流体管10、第一波纹管17、第二波纹管18、单向阀19;所述流体管10设有第一通气口11、第二通气口12、第三通气口13;第一通气口11、第二通气口12及第三通气口13之间气路连通;所述单向阀19设置在第二通气口12处,用于允许从第二通气口12出气并且禁止从第二通气口12进气;第一波纹管17一端连通到第一通气口11;第二波纹管18一端连通到第二通气口12;其特征在于,密封性测试装置包括气源21、阀门22、堵头23、流量传感器24、气压传感器25;
所述气源21连通到第一波纹管17另一端;
所述阀门22用于控制第二波纹管18另一端同大气连通或关断;
所述堵头23用于封闭第三通气口13;
所述流量传感器24用于检测通过第一波纹管17的气体流量;
所述气压传感器25用于检测第一波纹管17内的气压。
较佳的,密封性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一气缸26、第二气缸27;
所述第一气缸26的导向柱261及第二气缸27的导向柱271头部均装有密封圈40,并且该两个气缸的导向柱分别开设有连通其前端及侧壁的气路通道262,272;
所述第一气缸26的导向柱261的头部用于插入所述第一波纹管17的另一端内,将第一波纹管17同所述第一气缸26的导向柱261的气路通道262密封连通;
所述气源21通过所述第一气缸26的导向柱261的气路通道262的侧壁口接入;
所述第二气缸27的导向柱271的头部用于插入所述第二波纹管18的另一端内,将第二波纹管18同所述第二气缸26的导向柱271的气路通道272密封连通;
所述阀门22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26的导向柱271的气路通道272的侧壁口处,用于封闭或打开该侧壁口,控制第二波纹管18另一端同大气连通或关断。
较佳的,所述密封性测试装置还包括管夹头41;
所述管夹头41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波纹管17和第二波纹管18的另一端。
较佳的,所述密封圈40为软性材料,所述波纹管为塑料材质。
较佳的,所述阀门22为二位二通阀。
较佳的,所述流量传感器24及气压传感器25集中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26的导向柱261的气路通道262内。
较佳的,密封性测试装置还包括调压阀28及过滤器29;
所述调压阀28用于调整气源21注入到第一波纹管17内的气压;
所述过滤器29用于对注入到第一波纹管17内的气体进行过滤;
所述流量传感器24、气压传感器25、调压阀28及过滤器29均集中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26的导向柱261的气路通道262内。
较佳的,所述密封性测试装置还包括底座30、导向杆31、弹簧32;
所述底座30左部设置有导向腔,导向腔左端设有一导向孔;
所述导向杆31右端周缘设置有限位凸环,左端周缘设置有挡环;
所述导向杆31右端置入所述导向腔内,左端通过所述导向孔探出到所述导向腔左侧,并且所述限位凸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导向孔的内径;
所述弹簧32套设在所述导向杆31上,并且两端分别抵靠挡环及所述导向孔周边的底座30左侧面;
所述堵头23固定在所述导向杆31左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4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水混合阀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风电叶片自动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