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式三角臂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23062.7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8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毅;王义斌;杨黄锐;魏勇波;龙曲波;刘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三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整体式三角臂。
背景技术
三角臂是汽车底盘悬置的关键零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汽车转向、支撑车身,并且缓冲行驶中的振动。汽车行驶在不平路面,轮胎会上下摆动,即靠三角臂的摆动来完成的。常见的三角臂是分离式结构,组件多构造复杂造成成本居高不下。在国内外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在不改变三角臂性能前提下降低三角臂成本,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于是设计出一种整体式三角臂,但整体式三角臂结构给冲压件开发带来了很大困难,以下是在开发一种整体式三角臂冲压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翻孔在加工过程中侧壁会变薄不均匀,回弹不一致,造成翻孔的垂直度难保证;2、U形槽槽壁上的通孔为开放式结构,容易导致U形槽槽壁强度过低,在加工中产生形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整体式三角臂。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三角臂本体;所述三角臂本体的两端及一侧边分别延伸形成上部、中部及下部;所述上部上设有一第一定位件及一第一翻孔,所述第一定位件呈半球状,所述第一翻孔为锥形结构,所述第一翻孔贯穿上部,所述第一翻孔的边沿设有第一挡圈;所述中部上设有一U型槽,所述U型槽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及一底面,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及所述底面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大小相同且相互对应;所述下部上设有一第二定位件及一第二翻孔,所述第二定位件呈半球状,所述第二翻孔为锥形结构,所述第二翻孔贯穿所述下部,所述第二翻孔的边沿设有第二挡圈。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整体式三角臂,翻孔采用锥形结构,所有面都成型充分,消除回弹不一情况,保证了垂直度;U型槽采用闭合式结构,能够有效增加U型槽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整体式三角臂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整体式三角臂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中:1—三角臂本体,11—上部,111—第一定位件,112—第一翻孔,1121—第一上圆边,1122—第一下圆边,113—第一挡圈,12—中部,121—U型槽,1211—第一槽壁,1212—第二槽壁,1213—底面,1214—容置空间,1215—第一通孔,1216—第二通孔,13—下部,131—第二定位件,132—第二翻孔,1321—第二上圆边,1322—第二下圆边,133—第二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三角臂: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整体式三角臂,其包括:包括一三角臂本体1;三角臂本体1的两端及一侧边分别延伸形成上部11、中部12及下部13。
上部11上设有一第一定位件111及一第一翻孔112。
第一定位件111呈半球状,第一翻孔112为锥形结构,第一翻孔112贯穿上部11且第一翻孔112的锥面与竖直面呈12°—14°。第一翻孔112的边沿设有第一挡圈113。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翻孔112的锥面与竖直面呈13°角。
第一翻孔112包括一第一上圆边1121及一第一下圆边1122。第一上圆边1121的直径大于第一下圆边1122的直径。第一上圆边1121与第一定位件111在上部11的同一面上。
中部12上设有一U型槽121。
U型槽121包括第一槽壁1211、第二槽壁1212及一底面1213,第一槽壁1211、第二槽壁1212及底面1212形成一容置空间1214;第一槽壁1211、第二槽壁1212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215及第二通孔1216,第一通孔1215及第二通孔1216大小相同且相互对应。
下部13上设有一第二定位件131及一第二翻孔132。
第二定位件131呈半球状,第二翻孔132为锥形结构,第二翻孔132贯穿下部13且第二翻孔132的锥面与竖直面呈12°—14°。第二翻孔132的边沿设有第二挡圈133。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翻孔132的锥面与竖直面呈13°角。
第二翻孔132包括一第二上圆边1321及一第二下圆边1322。第二上圆边1321的直径大于第二下圆边1322的直径。第二上圆边1321与第二定位件131在下部13的同一面上。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上圆边1121的直径大于第二上圆边1321的直径,第一下圆边1122的直径大于第二下圆边1322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230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