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向金属熔体加入活性轻金属的坩埚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94891.7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7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夫;刘东岳;朱应旭;杨斌;刘大春;徐宝强;蒋文龙;徐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4 | 分类号: | B01L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加入 活性 轻金属 坩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向金属熔体加入活性轻金属的坩埚,属于冶金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向金属熔体中添加活性轻金属并使其参与反应是冶金领域常见的反应过程,在研究工作中,研究影响反应的因素至关重要,而开发向金属熔体中添加活性轻金属混合并反应的小型装置将会使研究更安全、更经济、更方便,从而促进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多种实验性设备有多种需要向金属熔体中添加活性轻金属,它们有着非常明显的缺点,例如,结构复杂、成本高、抗氧化能力差、易对实验人员造成危险等。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抗氧化性能高、保证实验人员人身安全的新型装置,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向金属熔体加入活性轻金属的坩埚。该坩埚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抗氧化性能高、保证实验人员人身安全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向金属熔体加入活性轻金属的坩埚,包括下层坩埚1、上层坩埚2、坩埚盖3和气孔4,坩埚分为可拆卸的下层坩埚1和上层坩埚2两部分,上层坩埚2顶部设有坩埚盖3,上层坩埚2底部表面均匀设有气孔4。
所述上层坩埚2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外螺纹凸台6,下层坩埚1的顶部、坩埚盖3的底部均设有与上层坩埚2外螺纹凸台6配合安装的内螺纹凹台5。
所述下层坩埚1或上层坩埚2上设有通气管。
该向金属熔体加入活性轻金属的坩埚的工作原理为:
将活性轻金属置于下层坩埚1中,主金属置于上层坩埚2中,将本坩埚置于加热炉中,随着温度升高,主金属熔化成液态并通过气孔4从上层坩埚2流到下层坩埚1中,主金属熔体与活性轻金属接触并反应,从而形成对流;根据需要选择是否给坩埚内部通入保护气也可以在下层坩埚1或上层坩埚2上设有通气管,通入所需气氛的气体,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可研究金属熔体在不同温度下对需要研究活性轻金属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灵活、抗氧化性能高,可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装置的操作安全性,有利于促进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层坩埚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层坩埚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层坩埚气孔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坩埚盖示意图。
图中:1-下层坩埚,2-上层坩埚,3-坩埚盖,4-气孔,5-内螺纹凹台,6-外螺纹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5所示,该向金属熔体加入活性轻金属的坩埚,包括下层坩埚1、上层坩埚2、坩埚盖3和气孔4,坩埚分为可拆卸的下层坩埚1和上层坩埚2的两部分,上层坩埚2顶部设有坩埚盖3,上层坩埚2底部表面均匀设有气孔4。
其中上层坩埚2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外螺纹凸台6,下层坩埚1的顶部、坩埚盖3的底部均设有与上层坩埚2外螺纹凸台6配合安装的内螺纹凹台5。
实施例2
该向金属熔体加入活性轻金属的坩埚,包括下层坩埚1、上层坩埚2、坩埚盖3和气孔4,坩埚分为可拆卸的下层坩埚1和上层坩埚2的两部分,上层坩埚2顶部设有坩埚盖3,上层坩埚2底部表面均匀设有气孔4。
其中上层坩埚2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外螺纹凸台6,下层坩埚1的顶部、坩埚盖3的底部均设有与上层坩埚2外螺纹凸台6配合安装的内螺纹凹台5;下层坩埚1上设有通气管。
实施例3
该向金属熔体加入活性轻金属的坩埚,包括下层坩埚1、上层坩埚2、坩埚盖3和气孔4,坩埚分为可拆卸的下层坩埚1和上层坩埚2的两部分,上层坩埚2顶部设有坩埚盖3,上层坩埚2底部表面均匀设有气孔4。
其中上层坩埚2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外螺纹凸台6,下层坩埚1的顶部、坩埚盖3的底部均设有与上层坩埚2外螺纹凸台6配合安装的内螺纹凹台5;上层坩埚2上设有通气管。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948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合多道移液枪的吸液装置
- 下一篇:化学实验用试管储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