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内部微短路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94756.2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8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光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内部 短路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内部微短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的容量越来越大,尤其是车用动力锂电池,其内部的微短路电流会造成锂电池自放电,导致电池电压非常缓慢地下降,从而形成不良品电池。然而,在锂电池制造过程中,由于材料、工艺、设备等原因,微短路的产生无法完全避免。
为此,锂电池出厂前一般都需要进行内部微短路检测,以避免不良品电池出厂。然而常用的六位半高精度数字万用表难以在短时间内测量到电压下降的数据,因此,大多数的电池制造厂家都是存储较长时间(6-10天)后,再测试电压降落,以判断锂电池内部是否存在微短路。但是,这种方式造成了锂电池制造工艺周期延长,制作成本上升。而更高精度的数字万用表价格昂贵,并且对现场使用环境要求苛刻,难以应用到锂电池的制造现场。
由此可见,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技术,以快速检测出锂电池内部是否存在微短路,提高锂电池的良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检测锂电池内部是否存在微短路的方式会造成制造工艺周期延长,制作成本上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锂电池内部微短路检测装置,基准电压产生电路,用于产生基准电压;
锂电池电压采样滤波电路,用于采集待检测锂电池的输出电压;
差值放大电路,将基准电压与锂电池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进行放大后输出;
六位半高精度数字万用表,用于检测放大后的基准电压与锂电池的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包括:
电压基准芯片;
直流参考电源,其正、负极分别连接电压基准芯片的Vin脚和GND脚;
可调电位器,两端分别连接电压基准芯片的Vout脚和信号地,中间抽头端连接电池电压与基准电压差值放大电路,电压基准芯片的Vout脚上还连接有抑制杂波的第一电容。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锂电池电压采样滤波电路包括:
第一放大器,待检测锂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第一放大器的V+in脚和V-in脚;
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一放大器U3的V0脚,另一端连接电池电压与基准电压差值放大电路;
第二电容,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信号地。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池电压与基准电压差值放大电路采用的是差分放大器,可调电位器的中间抽头端连接差分放大器的V-in脚,差分放大器的两个RG脚连接第二电阻,用于设定差分放大器的增益位数,差分放大器的V+in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差分信号放大后由差分放大器的V0脚输出给六位半高精度数字万用表。
本实用新型,使用了电池电压跟踪式差分高增益放大技术,可以快速识别锂电池制造过程中内部微短路的不良品电池,大幅缩短因锂电池微短路而引起的电池自放电导致的电池电压下降的识别时间,使原来锂电池自放电工艺周期大幅缩短,有效降低了电池制造成本,且电路实现简单、实用性强,工作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内部微短路检测装置,能够快速检测出锂电池内部是否存在微短路,提高锂电池的生产率,降低成本。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内部微短路检测装置,包括高精度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0、锂电池电压采样滤波电路20、电池电压与基准电压差值放大电路30以及六位半高精度数字万用表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光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光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947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电瓷绝缘子(组合式)
- 下一篇:高压电瓷绝缘子(转角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