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胸腔闭室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75862.6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2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博;马怀芬;方欢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培华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12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管体 底座 引流管 通孔 引流装置 单向阀 开口处 流出 本实用新型 管体内壁 密封性好 皮下气肿 外部气体 软组织 导流管 密封件 疼痛感 积液 气胸 术后 密封 转动 损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胸腔闭室引流装置,包括底座、管体和引流管,底座上设有多个通孔;管体呈L型,管体设于通孔中,管体可沿通孔转动;其中一个管体中设有单向阀,使得气体只能从胸腔内部流出,引流管设于其余管体中,引流管与管体内壁间密封。本装置将底座的一端置于胸腔开口处,并通过底座上的L型管体将底座固定在胸腔开口处,然后将引流管通过管体深入胸腔内部,将胸腔中的积液引出,减轻患者由操作所致疼痛感及术后行动负担,减低二次气胸风险。本装置在管体中设置单向阀,使得胸腔中的气体流出,阻止外部气体流入胸腔。且本装置在导流管和管体之间设置密封件,密封性好,减少皮下气肿及软组织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快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病人在开胸手术后,需要将胸腔内存在的积气和积液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但传统粗管引流操作过程复杂,消耗时间长,缝线固定引流管时对患者有创伤、增加患者疼痛感,固定时缝线可能由于操作失误缝进引流管内,增加感染风险,同时也存在密封不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克服现有的引流装置密封性不好,并且引流过程较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快速胸腔闭室引流装置,包括底座、管体和引流管,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多个通孔;
所述的管体呈L型,所述的管体设于通孔中,所述的管体可沿通孔转动;
其中一个管体中设有单向阀,使得气体只能从胸腔内部流出,所述的引流管设于其余管体中,所述的引流管与管体内壁间密封。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所述的管体内设有密封件,所述的密封件包括两个半圆形板体,所述的板体为软质材料;两个板体的圆形边固定在管体内壁上,两个板体的直线边无缝隙接触;
所述的板体的直线边设有褶皱,沿板体直线边布设有磁性体,在引流管的挤压下,两个板体的直线边打开,且该直线边紧贴在引流管上。
所述的磁性体为球形或圆柱形磁铁组成。
所述的底座包括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所述的第一圆柱直径大于第二圆柱直径,所述的第二圆柱塞入胸腔开口处,所述的第一圆柱与胸腔开口外壁接触。
所述的通孔的内壁为软质材料。
所述的引流管的端部设有尖端。
所述的管体上设有第一标记线,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第二标记线,当转动管体使其端部卡在胸腔内壁上时,第一标记线与第二标记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装置将底座的一端置于胸腔开口处,并通过底座上的L型管体将底座固定在胸腔开口处,然后将引流管通过管体深入胸腔内部,将胸腔中的积液引出,减轻患者由操作所致疼痛感及术后行动负担,减低二次气胸风险。
(2)本装置在管体中设置单向阀,使得胸腔中的气体流出,阻止外部气体流入胸腔。且本装置在导流管和管体之间设置密封件,使得密封性好,减少皮下气肿及软组织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体与导流管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培华学院,未经西安培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758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使用多功能体外排痰探头保护套
- 下一篇:一种创面负压引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