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车挡风被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56677.2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6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叶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婷 |
主分类号: | A41D13/01 | 分类号: | A41D13/01;A4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宿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动车 挡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挡风被,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动车挡风被。
背景技术
电动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具有环保、节能、快速轻便的优点。但是,人们在冬季使用电动车时,由于气温低,容易导致人体脸部、手部和身体前侧冻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电动车挡风被应孕而生,它具有挡风、护肚、护腿、护膝防寒的特点,解决了人们在寒冷的冬季骑行电动车带来的危害。
现有技术中的挡风被,只适合骑行者使用。而人们在实际使用电动车过程中,会在电动车前面和后面进行载人,如果在电动车前面载人,会导致挡风被使用不便,而在前面站立的人无法直行站立,同时也无法伸出头部,造成极大的使用不便,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动车挡风被,在被身上设置通孔,可方便儿童头部伸出,使用简单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动车挡风被,包括被身和被裙,所述被身连接在被裙上方,所述被身和被裙正面连接处间隔设置有与电动车手柄扣接的两个护套,所述两个护套之间设置有位于被身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底端开设在被身和被裙的连接处,所述通孔上设置有底端连接在通孔底端外侧,上端向上延伸至被身上端的盖被,所述盖被内表面上端设置有沿盖被宽度方向设置的上粘接层,所述被身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与上粘接层对应的下粘接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例中,所述被身和被裙一体化缝纫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例中,所述通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四方形孔、长方形孔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例中,所述通孔为不规则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例中,所述被身顶部设置有与人体颈部相适应的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例中,所述下粘接层上方设置有位于被身正面的反光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例中,所述反光带与下粘接层同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新型电动车挡风被,在被身上设置通孔,可方便儿童头部伸出,在通孔上设置盖被对通孔进行遮盖,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变化,同时利用盖被上上粘接层进行对折粘接,形成保暖帽,保暖效果好,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盖被折成帽子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动车挡风被,包括被身1和被裙2,所述被身1连接在被裙2上方,所述被身1和被裙2正面连接处间隔设置有与电动车手柄扣接的两个护套3,所述两个护套3之间设置有位于被身1上的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底端开设在被身1和被裙2的连接处,所述通孔11上设置有底端连接在通孔11底端外侧,上端向上延伸至被身1上端的盖被4,盖被4可对通孔11进行遮盖或裸漏操作,根据电动车载人需求进行变换。
所述盖被4内表面上端设置有沿盖被宽度方向设置的上粘接层41,所述被身1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与上粘接层41对应的下粘接层11,便于盖被4对通孔11进行遮盖时固定盖板4。
进一步,所述被身1和被裙2一体化缝纫成型。
进一步,所述通孔11为圆形孔、椭圆形孔、四方形孔、长方形孔中的一种,优先选用椭圆形孔,所述通孔11为不规则孔,通孔11可以为任何结构的孔型,便于人体进出。
进一步,所述被身1顶部设置有与人体颈部相适应的曲面12,使得被身1可以更好的贴近人体,挡风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下粘接层11上方设置有位于被身1正面的反光带5,所述反光带与下粘接,11同方向延伸,提高夜间出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新型电动车挡风被,在被身上设置通孔,可方便儿童头部伸出,在通孔上设置盖被对通孔进行遮盖,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变化,同时利用盖被上上粘接层进行对折粘接,形成保暖帽,保暖效果好,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婷,未经叶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56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