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夜间可识别的双芯光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7467.0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8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凌川;龚建良;张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飞中利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4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夜间 识别 光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心管式光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夜间可识别的双芯光缆。
背景技术
光缆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通常分为双向输出的单芯光缆和更加可靠的一发一收的双芯光缆,而为了防止双芯光缆中的光纤相互干扰,业界常常把一对单芯光缆制成左右相互独立传输但又相互连接一体的双芯光缆。目前,市场上常见有扁平型的双芯光缆,也有截面形状为“8”字形的光缆,这些光缆在施工和应用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地会与地面或管道摩擦,其外护套层极易被磨损,特别是外护套上的识别标志经常会磨损得模糊不清,给以后光缆的更换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已有技术中,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700099A所涉及的“一种可夜视识别的自承式光缆”,包括缆芯、外护套、增强元件、吊线护层、筋;缆芯由位于中央的中心加强件、位于中心加强件之外的至少一根填充绳及多根松套管、包覆住填充绳及松套管的保护层构成;吊线护层上对称地设有两根标识条;所述外护套上具有标识带。该公开技术的缺憾在于:首先,光纤绞合于缆芯中会相互干扰,降低电缆的传输效率;其次,吊线护层两侧的标识条和外护套上的标识带位于光缆外侧,在施工和应用过程中特别容易磨损,因而并不能解决上面所述光缆普遍存在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目前市场上急需一种标识清晰、夜间可视并且能够有效保护标识条不被磨损的双芯光缆。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夜间可识别的双芯光缆,有利于改进光缆的结构和标识条的位置藉以加强光缆的强度,有效地保护标识条不被磨损,便于后续更换维护光缆时的识别,同时还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夜间可识别的双芯光缆,包括输出光缆、输入光缆、连接筋和标识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光缆和输入光缆均为结构相同的中心管式光缆且分别连接在连接筋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筋沿上下方的高度要小于所述的输出光缆、输入光缆上、下两切面之间的高度,且在连接筋的上方与输出光缆和输入光缆的上切面之间构成有上防护区,在连接筋的下方与输出光缆和输入光缆的下切面之间构成下防护区,所述的标识条至少有一条,该标识条设置在上防护区、下防护区内的输出光缆和/或输入光缆和/或连接筋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输出光缆包括输出单元外护套、设置在输出单元外护套内侧的输出单元铠装层、复合在输出单元铠装层内侧的输出单元保护层、设置在中心位置处的输出光纤以及输出光纤外侧的输出单元松套管;所述的输入光缆包括输入单元外护套、设置在输入单元外护套内侧的输入单元铠装层、复合在输入单元铠装层内侧的输入单元保护层、设置在中心位置处的输入光纤以及输入光纤外侧的输入单元松套管;所述的连接筋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输出单元外护套、输入单元外护套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筋中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标识条为夜光识别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标识条的数量为一条~六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输出单元外护套、输入单元外护套和连接筋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 聚氯乙烯或阻燃聚烯烃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输出单元铠装层和输入单元铠装层采用复合钢带或不锈钢带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输出单元保护层和输入单元保护层采用阻水带、无纺布、聚酯带、玻璃纤维、芳纶纱或玻璃纤维纱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首先,由于将识别条设置于上、下防护区内,所述的上、下防护区向内侧凹陷而不会与平面或凹面产生摩擦,因而识别条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与地面或管道产生摩擦,有效地保护了识别条不被磨损,便于后续更换维护光缆时的识别,同时提高了光缆的使用寿命;其次,由于采用了在输出光缆、输入光缆和连接筋内分别增设有铠装层和加强筋,因而增加了光缆的强度,与普通的中心管式光缆相比具有更好的抗侧压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光缆的使用寿命;第三,光缆是由两个结构相同的中心管式光缆通过连接筋相连,增加了光缆的光纤容量;第四,加强筋作为光缆的抗拉元件设置在连接筋内,不与松套管接触,因而不会影响松套管内光纤的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飞中利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飞中利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7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夜视识别的层绞式光缆
- 下一篇:皮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