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安装的吸顶灯导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2868.0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2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天其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4 | 分类号: | F21S8/04;F21V23/06;F21V21/02;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安装 吸顶灯 导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吸顶灯导电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省电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再加上发光亮度技术不断地提升,LED 发光二极管应用于照明用途已成为目前LED发展的重要趋势;LED灯具包括有多种类型,例如LED射灯、LED壁灯、LED吸顶灯以及工矿灯等,各类型的LED灯功能以及形状结构各异。作为一种重要类型的LED灯具,LED吸顶灯被广泛地应用于家庭以及办公场所。现有的LED吸顶灯的导电装置安装工艺大多较为复杂,并且在更换底盘时,需要重新接电和重新固定,十分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工艺较为简单且实用的吸顶灯导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有配合使用的灯座和底盘,所述灯座连接有电源,所述底盘配置有发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上装配有螺柱,底盘设有与螺柱适配连接的螺纹,电源通过螺柱导电连接至发光体。
进一步,所述螺柱内部为空心结构,螺柱两侧对应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灯座中心设有环形缺口,环形缺口上设有可对应抵住螺柱凹槽的横杆,螺柱可由环形缺口嵌入延伸至灯座上方与设于灯座上方的第一螺母螺旋锁固连接。
进一步,所述螺柱于灯座上方装入有垫片,垫片由第一螺母向下压住固定,垫片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接线柱,电源通过接线柱由垫片导电连接至第一螺母。
进一步,所述底盘上方设有内凹的凹腔,凹腔内嵌入有第二螺母,凹腔的轮廓与第二螺母轮廓一致,并且第二螺母高度高于凹腔,凹腔的上方还设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与底盘的凹腔外围螺旋配合连接,所述螺柱穿过固定盖与第二螺母螺旋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盘内设有电源线,电源线穿过设置于底盘凹腔内的穿线孔,一端连接至底盘底部内发光体,另一端由第二螺母向下压住固定于底盘上。
进一步,所述灯座底部设有呈闭环结构的挡圈,挡圈内径大于所述固定盖外径。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分别由第一螺母与电源导电连接,由第二螺母导电连接至发光体。将第一螺母与螺柱螺旋连接使第一螺母与螺柱均固定于灯座上,并将第二螺母固定与底盘上。最终,通过第二螺母与螺柱的螺旋连接,使灯座与底盘固定连接的同时达到导电的作用,此安装方式将底盘的固定和导电整合成同一步骤,使底盘的安装变得更为方便,并且采用了螺母等现有的标准件,使装配工艺更为简单的同时可节省一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灯座与螺柱连接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底盘与螺柱连接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3所示,便于安装的吸顶灯导电装置,包括有配合使用的灯座2和底盘1,所述底盘1配置有发光体(附图未示)。所述灯座2与底盘1上分别设有第一螺母3和第二螺母7。所述螺柱6内部为空心结构,螺柱6两侧对应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61。所述灯座2中心设有环形缺口22,环形缺口22上还设有可对应抵住螺柱6的凹槽的横杆21,螺柱6可由环形缺口22向上装入并延伸至灯座2上方与第一螺母3连接螺旋锁固连接。所述螺柱6于灯座2上方还装入有垫片4,垫片4可由第一螺母3于向下压住固定,垫片4的一侧由螺丝固定有用于连接电源的接线柱5。
参照附图1、2和4所示,所述底盘1上方设有内凹且轮廓与第二螺母7一致的凹腔11,所述第二螺母嵌入于凹腔11内,并且第二螺母高度高于凹腔。凹腔11的上方还还接有固定盖9,所述固定盖9与底盘1的凹腔11外围螺旋配合连接,并且固定盖9中心为空心结构,该空心结构可穿入螺柱6。所述底盘1内设有电源线8,电源线8穿过设置于底盘1凹腔11底部的穿线孔12,一端连接至设置于底盘1底部内的发光体(图中未示),另一端由第二螺母7向下压住固定于底盘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天其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天其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28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 下一篇: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模型、方法和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