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3585.0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3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合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18 | 分类号: | B01D21/18;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42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理 装置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污水池由于长期存储污水,污水水面处与污水池的池壁的接触面上会产生堆积大量污垢,继而污水池的池壁上会产生污垢痕,清理污水池时,需要将污水池进行清理,目前采用的方式是人工进行手动刷洗,不仅清理麻烦,而且效率低下,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增加了生产成本,污水池壁常常沾有许多的杂物和灰尘,而污水厂通常都是用毛刷清理,毛刷清理使工作人员极易疲劳,并且清理下的灰尘容易吸入体内,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健康,目前市场上具有专业的自动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还未能普遍,急需一种带清理池壁的沉淀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包括污泥池、漏管、污水槽、排污口、池壁排泥管、导轮、外侧支撑柱、池壁水泵、池壁抽泥管、横梁台、转盘、电机、中心支撑柱、池壁台、沉淀池、漏泥池、池底抽泥管、池底水泵、池底排泥管、抽泥口、清理支架、清理铲,所述沉淀池四周设置有池壁台,沉淀池中心底部设置有漏泥池,漏泥池的左端底部设置有池底抽泥管,所述池底抽泥管与池底水泵的抽水端相连,所述池底水泵位于漏泥池的左侧,池底水泵的排水端连接着池底排泥管,池底排泥管左端的出水口位于污泥池的右上端,所述污泥池位于沉淀池的左侧,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支撑柱,中心支撑柱顶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转盘,横梁台的右端固定在转盘上,所述横梁台的左端设置有外侧支撑柱,外侧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导轮,所述导轮位于池壁台上,所述横梁台的顶部设置有池壁水泵,池壁水泵的抽水端连接着池壁抽泥管,池壁抽泥管固定在清理支架上,所述清理支架上端固定在横梁台上,清理支架的下端设置有清理铲,所述池壁抽泥管上设置有多个抽泥口,池壁排污管连在池壁水泵的排水端,池壁排污管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的下方设置有污水槽,所述污水槽固定在沉淀池的池壁外侧,所述污水槽的底部设有漏管,漏管下端位于污泥池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池为圆柱形水泥池,沉淀池底部呈漏斗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轮为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泥口向清理铲方向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槽为环形水泥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直接安装在沉淀池池壁上的清理装置,使得时刻都能对池壁进行清理,无需将沉淀池水排出人工进行冲刷,在清洗的同时直接利用清理铲旁的抽泥口,直接将污泥直接抽入污泥池中,即不会对沉淀池中的水体进行造成浑浊污染,又无需排水停业进行清洗池壁工作,大大提高了清洗的效率,省时省力省人工,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的俯视图。
图3为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污泥池1、漏管2、污水槽3、排污口4、池壁排泥管5、导轮6、外侧支撑柱7、池壁水泵8、池壁抽泥管9、横梁台10、转盘11、电机12、中心支撑柱13、池壁台14、沉淀池15、漏泥池16、池底抽泥管17、池底水泵18、池底排泥管19、抽泥口20、清理支架21、清理铲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合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合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3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稠厚器筒体结构以及稠厚器
- 下一篇:一种爬虫式图书整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