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水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9982.0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1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子林;何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九竹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2 | 分类号: | A47G19/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3699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水桶 开口槽 通孔 桶体 底座 本实用新型 用户体验 密封塞 倾斜设置 人文气息 桶体外壁 品茶 茶香 附着 弥香 架设 开口 流出 积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水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密封塞,还包括底座,所述桶体架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倾斜设置且所述开口槽顶部的开口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水桶,桶内茶汤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用户可以打开密封塞让茶汤沿开口槽流出,使得用户在品茶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水流、听到潺潺流水声,极具人文气息,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而且,茶汤中的茶香也会附着桶体外壁,使得茶水桶愈久弥香,让茶汤充分发挥其剩余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水盛装容器,尤其涉及一种茶水桶。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
众所周知,茶叶的味道越泡越淡,所以需要经常更换杯中茶叶,茶水桶就是盛装尾泡茶汤与茶叶的容器。
现有的茶水桶缺乏人文气息,且没有发挥出尾泡茶汤的剩余价值,用户体验并不是很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尾泡茶汤剩余价值的茶水桶,用户体验感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水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密封塞,还包括底座,所述桶体架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倾斜设置且所述开口槽顶部的开口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
进一步的,桶体上第一通孔的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通孔均布在所述桶体的周壁上,所述底座包括支撑板和四个支脚,所述支脚的一端与支撑板相连,所述支脚的另一端朝远离支撑板的方向倾斜延伸,支脚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开口槽设于所述支脚上,所述桶体架设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桶体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桶体的一部分沉于所述限位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包括底板,所述支脚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凸条,所述凸条绕所述底板的周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锥形凹陷位,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凹陷位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位设于所述底板的中央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槽在所述支脚上呈蛇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茶水桶内的茶汤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用户可以打开密封塞让茶汤沿开口槽流出,使得用户在品茶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水流、听到潺潺流水声,极具人文气息,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而且,茶汤中的茶香也会附着桶体外壁,使得茶水桶愈久弥香,让茶汤充分发挥其剩余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茶水桶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茶水桶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桶体;2、第一通孔;3、底座;31、支撑板;32、支脚;33、底板;4、开口槽;5、限位槽;6、第二通孔;7、凸条;8、凹陷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带有开口槽的底座,桶体设置与开口槽对应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九竹工贸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九竹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9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