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4528.6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9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兰;宾杨;孙满云;任敏;陈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明书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持针器 试管针头 采血针 硬管 本实用新型 防止转动 转动连接 针头 软管连接 双重作用 一端连接 医疗器材 套接 套在 转动 外部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包括针头、持针器、软管、试管针头。软管包括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第一软管一端与持针器远离针头的一端连接,第二软管一端与试管针头连接,第一软管远离持针器的一端和第二软管远离试管针头一端转动连接形成连接处;在持针器上与第一软管连接的一端连有硬管,硬管套在第一软管的外部。本实用新型在硬管的套接和采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转动连接的双重作用下,能有效的防止采血针的转动,操作方便,相对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
背景技术
现在的医疗卫生行业中,医生都会使用采血针给患者进行采血,达到预防或者治疗疾病的目的。现有的采血针主要是由采血针、持针器、软管和试管针头组成。医生在给患者采集血液时,将针头刺入患者的血管后,因采血针的软管比较柔软,易弯曲和扭转,从而带动持针器发生移动,这时采血针头和针头很容易跟随移动,甚至发生针头刺破血管的情况。为了防止采血针头发生移动或者刺破血管,医生需要一手按住持针器的持柄,另一只手调控血流的大小和用胶布对采血针进行固定,操作十分不便。因此,设计一种防止转动的采血针就非常有必要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该采血针既能够有效防止采血针头转动,又能够方便医生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包括针头、持针器、软管、试管针头。软管包括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第一软管一端与持针器的一端连接,第二软管一端与试管针头连接,第一软管远离持针器的一端和第二软管远离试管针头一端转动连接形成连接处;在持针器上与第一软管连接的一端设有硬管,硬管套在第一软管的外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由于软管包括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第一软管远离持针器和第二软管远离试管针头一端转动连接形成连接处,可以使第二软管在发生扭转时,第二软管相对于第一软管发生转动,而第一软管保持静止,与第一软管连接的持针器就能够跟随第一软管保持静止,从而保持与持针器连接的采血针的稳定。在持针器的末端连有一硬管,并且该硬管套在第一软管的外部,硬管限制了第一软管靠近持针器一端的形态,无论第一软管位于硬管外侧的部分怎么弯曲,在硬管的限制下,第一软管靠近持针器的一端都会保持平直。这样持针器就不会在软管的带动下任意摆动或扭动,进一步保持采血针的稳定,从而避免采血针被持针器带动而刺破患者的血管,使医生不必用手控制采血针而得以空出双手来调控血流大小和粘贴胶布,便于医生操作。
进一步,连接处的第一软管的外缘设有凸纹,连接处的第二软管的内壁设有凹槽,凹槽与凸纹配合。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在凸纹和凹槽的卡合下相互连接,从而不易脱离。
进一步,凸纹与凹槽之间具有间隙。凸纹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能够避免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在连接处产生较大的摩擦,使得第二软管在发生转动时,能够保持第一软管的静止。
进一步,凸纹和凹槽之间涂有润滑剂,减少了凸纹与凹槽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减小了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的摩擦,更有利于保持第一软管的稳定。
进一步,硬管长度是第一软管的1/2,硬管内壁紧贴第一软管的外表面。硬管长度是第一软管的1/2,可以有效的节约硬管的材料,并且不影响第一软管位于硬管外侧的部分的弯曲。硬管内壁紧贴第一软管的外表面,使第一软管位于硬管内的部分受硬管的限制而完全无法弯曲或扭动,从而使得对第一软管形成的防弯曲效果更好。
进一步,硬管的厚度为0.2mm。这时,将硬管的管壁厚度设为0.2mm,比较轻薄,套在第一软管上后,不会对第一软管形成挤压,使第一软管保持畅通,便于采血,且对第一软管的重量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便于医生对采血针的操作。
进一步,第一软管的长度为软管长度的1/2。第一软管的长度为整个软管的1/2,使第一软管为硬管提供了充足的附着长度的同时,还可以使第二软管有充足弯曲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4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耳夹式血氧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生猪采血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