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高度的折叠高跟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0689.8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0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谢翀;谢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爱平 |
主分类号: | A43B3/24 | 分类号: | A43B3/24;A43B7/38;A43B21/42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86 | 代理人: | 赵大武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高度 折叠 高跟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跟鞋,具体为一种可调高度的折叠高跟鞋。
背景技术
现代女性对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跟鞋已然成为现代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的日常生活的必备鞋类。在正式的场合通常要求女性穿高跟鞋,然而由于高跟鞋的鞋跟较高的话,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后会导致脚部不适,此时如果将高跟鞋的鞋跟适当调低,将其切换成低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脚部的不适感,同时又不失正式感。此外由于不同的场合也可能需要穿着不同高度的鞋跟,因此需要可同时满足高跟和低跟状态的高跟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可调高度的折叠高跟鞋,以实现高跟和低跟的切换,满足人们对不同高度高跟鞋的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高度的折叠高跟鞋,包括鞋体、设于鞋体下部的鞋底以及设于鞋底后部的第一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与第一鞋跟的结合部设有一个调节机构、一个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的支撑杆以及与所述支撑杆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鞋跟;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以用于固定在所述鞋底的固定单元、一个可转动导轨和一个限位卡块,所述可转动导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单元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一个通孔,限位卡块包括一个限位端、一个一端与所述限位端连接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被弹性限定于所述固定单元的通孔中;所述支撑杆包括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可转动导轨中的导引部以及一端与所述导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鞋跟可拆卸连接的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鞋跟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鞋跟还包括一个设于底部的加强跟。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跟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鞋跟的顶部包括一个可容纳所述加强跟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部的另一端还包括一个沿所述滑动部滑动方向凸出于所述通孔的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凸出于所述通孔的尺寸大于与所述支撑杆的支撑部在所述滑动部滑动方向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与第一鞋跟的结合部设有一个容纳所述支撑杆及其连接的第二鞋跟的收纳槽。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的前掌与脚心之间设置有一软性材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软性材料层为弹性体层或橡胶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可调高度的折叠高跟鞋,其第二鞋跟与第一鞋跟可拆卸连接,第二鞋跟与支撑杆可拆卸连接,支撑杆通过安装于所述可转动导轨中的导引部与可转动导轨连接,通过可转动导轨的转动实现支撑杆的旋转,结合所述导引部在可转动导轨中的移动实现第二鞋跟的伸缩和转动,从而与第一鞋跟结合或分离,进而实现高跟与低跟的转换。所述支撑杆处于初始收纳位置以及与第一鞋跟结合的支撑位置时,所述限位卡块的限位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将所述支撑杆限定于对应的位置,从而对两个不同位置进行固定,使得高跟鞋稳定在高跟或者低跟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鞋跟及其加强跟的横截面均设为U型结构,该结构形成的凹陷部,在第一鞋跟和第二鞋跟结合时,便于容纳所述支撑杆。鞋底的前掌与脚心之间设置有一软性材料层,便于适应鞋跟在高跟或者低跟的状态,鞋体角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自行调整,从而减少鞋跟高度变化对整个鞋体带来的影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鞋跟的可调节性,进而便于女性在穿高跟鞋时可根据需求随意选择高跟或者低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高度的折叠高跟鞋的低跟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高度的折叠高跟鞋从低跟调整到高跟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高度的折叠高跟鞋的高跟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高度的折叠高跟鞋的调节机构和支撑杆在低跟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高度的折叠高跟鞋的调节机构和支撑杆在高跟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爱平,未经谢爱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06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