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79524.9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9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恒全;潘长江;刘张尧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迈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8/12 | 分类号: | A61B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518126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导管 导向筒 超声导管 弹性夹套 本实用新型 血管内超声 治疗 葫芦孔 双腔 推杆 轴向设置 穿刺 支撑罩 并联 导管 冠脉 卡接 成功率 透明 贯穿 医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包括治疗微导管、与治疗微导管并联固定为一体的超声导管、导向筒和弹性夹套,所述导向筒轴向设置有葫芦孔,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均贯穿所述葫芦孔,所述导向筒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支撑罩,所述弹性夹套位于所述导向筒的后方且将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卡接在一起,所述弹性夹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医生能够稳定、可靠的将导管送至冠脉中,不易出现穿刺偏差,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背景技术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既可以作为导引鞘管进行血管通路建立或导丝输送,也可以手术过程中进行药物或造影剂的输送。在将导管送至血管中目标位置的过程中,对医生的操作要求非常高,如果稍出偏差,就很可能损坏血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包括治疗微导管、与治疗微导管并联固定为一体的超声导管、导向筒和弹性夹套,所述导向筒轴向设置有葫芦孔,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均贯穿所述葫芦孔,所述导向筒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支撑罩,所述弹性夹套位于所述导向筒的后方且将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卡接在一起,所述弹性夹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
进一步地,所述葫芦孔的内孔壁为与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的管壁相匹配的光滑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夹套夹在所述治疗微导管和所述超声导管的汇合并接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夹套的卡接闭合口设置有魔术贴。
优选地,所述透明支撑罩的罩口处设置有消毒后的海绵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医生能够稳定、可靠的将导管送至冠脉中,不易出现穿刺偏差,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向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向筒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治疗微导管,2-超声导管,3-导向筒,4-透明支撑罩,5-海绵体, 6-弹性夹套,7-魔术贴,8-推杆,9-葫芦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治疗微导管1、与治疗微导管 1并联固定为一体的超声导管2、导向筒3和弹性夹套6,导向筒3轴向设置有葫芦孔9,治疗微导管1和超声导管2均贯穿葫芦孔9,由于治疗微导管1和超声导管2的并联结构的截面像葫芦结构,因此能够很好的与葫芦孔9相匹配,葫芦孔9能够起到稳定、可靠的导向支撑作用。
导向筒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支撑罩4,透明支撑罩4既起到支撑作用,也便于观察导管的进给位置。弹性夹套6位于导向筒3的后方且将治疗微导管1 和超声导管2卡接在一起,弹性夹套6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8,通过推杆8能够稳定的将两导管向前推动。
为了较好的起到导向支撑作用,葫芦孔9的内孔壁为与治疗微导管1和超声导管2的管壁相匹配的光滑面。
弹性夹套6夹在治疗微导管1和超声导管2的汇合并接部,如果导管较长,则需要将弹性夹套6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迈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迈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795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