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盾构隧道局部破坏事故的破坏引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9611.6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7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郑刚;孙基斌;崔涛;葛隆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吴学颖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轴 传动内轴 盾构隧道 连接件 管片 本实用新型 固定圆盘 径向移动 局部破坏 一端设置 引发装置 第二轴 第三轴 第一轴 齿轮 摇柄 啮合 薄弱位置 齿轮带动 工程事故 内部设置 现场检测 依次连接 同轴线 左端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盾构隧道局部破坏事故的破坏引发装置,包括水平外轴,水平外轴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第一轴段左端外侧固定第一固定圆盘,第二轴段设置沿径向移动的管片连接件,第三轴段右端外侧固定第二固定圆盘;水平外轴内部设置与其同轴线的传动内轴,传动内轴一端设置与管片连接件相啮合的齿轮,另一端设置摇柄,摇柄带动传动内轴和齿轮相对于水平外轴旋转,齿轮带动管片连接件径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可以模拟在盾构隧道中由于局部薄弱位置的破坏而引发的工程事故,此类事故难以进行现场检测,因此该装置不仅拓宽了我们研究此类事故的方法,同时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工程中的模型试验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模拟盾构隧道局部破坏事故的破坏引发装置。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在上海、南京、天津、台湾等地的地铁隧道中,发生了由于隧道的局部破坏引发大规模连续破坏工程事故。这对人民和社会的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盾构隧道由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而成,接缝部位薄弱,在局部管片产生破坏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隧道一环接一环的多米诺骨牌式的沿隧道长度方向的连续破坏。而目前隧道的坍塌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暗挖法施工的隧道,且主要集中于开挖面的失稳破坏机理方面,几乎未涉及盾构法施工的隧道沿纵向的连续破坏和坍塌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以及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的创新就显得尤为迫切。
模型试验是研究盾构隧道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地下工程事故这种难以进行现场观测与控制的工程情况,有效的模型试验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一定的简化突出特定要素的影响,模型试验可有效地模拟实际工程的真实情况;通过有效的控制与实施试验,我们可以得到相对应于实际工程比较重要、可靠的参考数据,这对研究相关地下工程事故有重要有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研究隧道局部破坏而引发连续破坏的内部机理,提供了一种模拟盾构隧道局部破坏事故的破坏引发装置,可以模拟在盾构隧道中由于局部薄弱位置的破坏而引发的工程事故,此类事故难以进行现场检测,因此该装置不仅拓宽了我们研究此类事故的方法,同时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模拟盾构隧道局部破坏事故的破坏引发装置,包括水平外轴,所述水平外轴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所述第一轴段左端外侧固定有第一固定圆盘,所述第二轴段设置有沿径向移动的管片连接件,所述第三轴段右端外侧固定有第二固定圆盘;
所述水平外轴内部设置有与其同轴线的传动内轴,所述传动内轴一端设置有与管片连接件相啮合的齿轮,另一端设置有位于水平外轴外部的摇柄,所述摇柄带动传动内轴和齿轮相对于水平外轴旋转,所述齿轮带动管片连接件径向移动。
所述管片连接件穿过第二轴段管壁设置,所述管片连接件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侧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矩形框架外侧一端设置有弧形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用于固定管片的螺纹孔。
所述第一轴段和第三轴段外壁均设置有检测器安装片,所述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彼此之间通过法兰相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圆盘和第二固定圆盘均通过固定螺栓与实验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摇柄上设置有刻度盘。
所述摇柄通过设置于水平外轴和传动内轴之间的摇柄固定螺栓进行锁紧,所述摇柄固定螺栓设置于第一固定圆盘的左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96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