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有原位软包三电极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2685.7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7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家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冠城瑞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H01M4/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原位 软包三 电极 结构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有原位软包三电极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根据其形状及外壳材料可分为圆柱锂离子电池、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软包锂离子电池。目前,软包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质量轻、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三电极是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传统的软包锂离子电池三电极结构是在锂离子电池化成(即充电)前,使用隔膜将参比电极与正负极隔开引入到电池内部,但这种方式,在进行电池封口时正负极片容易褶皱,导致锂离子电池化成时正负极界面接触不良,影响正负极电位测试的准确性,从而无法合理设计电池的NP比,NP比指的是单位面积容量比;NP=负极面密度*活性物质比率*活性物质克容量/(正极面密度*活性物质比率*活性物质克容量),设计上一般至少大于1.0,一般最小值取1.02。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含有原位软包三电极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可实现锂离子电池化成时正负极界面接触良,提高正负极电位测试准确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含有原位软包三电极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还包括:封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及电芯,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气袋,在所述壳体内设有锂参比电极,所述锂参比电极设有引出极耳,所述引出极耳封装于所述气袋上,且所述锂参比电极及引出极耳表面包覆有隔离膜。
其中,在锂离子电池化成后,所述气袋上设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放置所述锂参比电极于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正极极耳为铝极耳,负极极耳为镍极耳、铜镀镍极耳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锂参比电极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所述锂参比电极厚度为0.1mm~1.0mm。
其中,所述引出极耳为铝极耳、镍极耳、铜镀镍极耳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引出极耳上设有锂片,所述锂片厚0.5mm,长2cm,宽2cm。
其中,所述壳体为铝塑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锂离子电池的壳体一侧设有气袋,壳体内设有锂参比电极,其一端的引出极耳封装于气袋上,且锂参比电极及引出极耳表面包覆有隔离膜。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不会影响锂离子电池化成时电极间界面接触,从而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原位测试,能更精确的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进行监测,进而合理设计电池NP比,避免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电位过高和负极表面锂析出,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含有原位软包三电极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有原位软包三电极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包括铝塑壳体1,封装于在所述壳体1内封装有正极极耳2、负极极耳3及电芯4,所述壳体1的一侧预留有气袋5,在锂离子电池化成后,将气袋5剪开形成一开口6,通过所述开口6在所述壳体1内放入锂参比电极7,所述锂参比电极7设有引出极耳8,所述引出极耳8封装于所述气袋5上,且所述锂参比电极7及引出极耳8表面包覆有隔离膜9。
其中,所述正极极耳2为铝极耳,负极极耳3为镍极耳、铜镀镍极耳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锂参比电极7为矩形或圆形,所述锂参比电极7厚度为0.1mm~1.0mm。
其中,所述引出极耳8为铝极耳、镍极耳、铜镀镍极耳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引出极耳8上设有锂片,所述锂片厚0.5mm,长2cm,宽2cm。
具体地,制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的步骤主要如下:
第一步:将正极耳、负极耳、电芯封装于软包锂离子电池用铝塑壳,铝塑壳侧边预留气袋。在手套箱中将电解液从预留气袋侧注入开口。采用常规锂离子电池化成工艺化成,在干燥间使用真空抽气设备将化成后锂离子电池排气,预留气袋侧剪开放置于手套箱中。
第二步:在手套箱中将厚度0.5mm,长宽为2cm*2cm的正方形锂片包覆在引出极耳上压平,用隔离膜将锂片和引出极耳包覆防止电池内部短路,然后由剪开预留气袋处插入到第一步准备好的锂离子电池,封装于侧面预留气袋边缘,制得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冠城瑞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冠城瑞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62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