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连接装置及含有该充电连接装置的无线充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59248.X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1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连接 装置 含有 无线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及含有该充电连接装置的无线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连接装置用于将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座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座内设有用于产生磁场的初级线圈,所述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充电线及绝缘的充电板,所述充电板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初级线圈感应耦合的次级线圈,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所述次级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相匹配的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采用USB型接头,其内包括的数据发送端及数据接收端相互短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充电连接装置及无线充电设备,实现了在对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用户对该设备的操作不受限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及含有该充电连接装置的无线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终端设备不断普及,移动终端设备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移动终端设备的通病就是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充电,因此给移动终端设备充电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必做的一件事情。
为了追求充电的快捷、方便及高体验感,无线无线充电设备逐渐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无线无线充电设备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充电的无线充电设备,通常包括无线充电座,其内设有用于产生磁场的初级线圈,并在移动终端设备上集成次级线圈,次级线圈与初级线圈感应耦合,以产生感应电压,进而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充电。如今无线充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逐渐将取代传统的充电器充电,目前在一些轿车及高端会所内就已经全部覆盖安装了上述的无线充电座,已找不到传统的充电插座。
然而,现有技术当中,由于电磁感应需要一定的耦合距离,这就要求移动终端设备需要时刻靠近或放置于无线充电座上,这将导致在充电条件下,用户使用手机受到限制,比如无法打电话、无法拍照等,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及含有该充电连接装置的无线充电设备,以使在实现无线充电时,用户对设备的操作不受限制。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用于将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座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座内设有用于产生磁场的初级线圈,所述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充电线及绝缘的充电板,所述充电板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初级线圈感应耦合的次级线圈,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所述次级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相匹配的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采用USB型接头,其内包括的数据发送端及数据接收端相互短接。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充电座,还包括上述的充电连接装置,所述充电连接装置与所述无线充电座配合使用,所述无线充电座内的所述初级线圈通过电源线与电源电性连接。
上述充电连接装置及无线充电设备,当用户需要对设备进行充电时,可以将所述充电接头插接到设备上,并将所述充电板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座上,以使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次级线圈相互感应耦合,从而使所述初级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该感应电压通过所述充电线即可对设备充电,同时由于所述充电线具备一定的长度,因此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用户可以随意的对该设备进行操作,且不影响充电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座上设有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初级线圈的中心相对,所述充电板的一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次级线圈环设于所述定位孔的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座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充电板的收容槽,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收容槽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定位孔的深度,所述定位柱采用磁导率高的材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头包括电源输入端及接地端,所述充电线内设有连接电路,所述连接电路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电压调整器及电容,所述次级线圈的高压端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次级线圈的低压端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接地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压调整器卡设于所述第一导线上,所述电压调整器用于将所述次级线圈提供的电压转换为所述待充电设备需要的电压,所述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592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蒸汽检测指示工具
- 下一篇:车辆转向助力模式刷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