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线及其馈电线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8559.8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4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及其 馈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天线及其馈电线源。
背景技术
在工程应用中,为平面波导CTS(Continue Transverse Stub,连续横向枝节)天线提供等幅同相的理想线源难以实现。现有一种用于CTS天线的线源,是利用柱面抛物线的方法来进行设计。
但是,这种设计方法在大口径馈电时,为了保证抛物面焦距,整体线源的占用空间较大,难以在线源尺寸方面有所进展;而且,这种设计方法利用H面T型结与平行板波导直接结合,由于H面T型结口径面上的相位分布的差别,在平行板波导中难以保持准平面波的传输。
针对相关技术中难以为CTS天线提供等幅同相的理想线源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馈电线源,能够对口径面上的相位差进行补偿,在平行板波导中形成准平面波传输,并可应用于CTS天线的馈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馈电线源,包括:
波导功分部件,波导功分部件包括多个功分输出端口;以及
多个耦合部件,各个耦合部件均包括耦合输入端口和耦合输出端口,多个耦合输入端口分别对应连接于多个功分输出端口;
其中,各个耦合输出端口的口径面上设置有用于补偿口径中心相位差的超材料结构。
其中,各个耦合输出端口的口径面上的超材料结构为等效折射率存在差异的超材料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超材料结构包括:基底;以及呈阵列式排布于基底上的多个导电微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耦合输出端口均为H面喇叭。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耦合部件均为H面T型结耦合部件;其中,H面T型结耦合部件包括连接于耦合输入端口和耦合输出端口之间的90度转向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向结构的外倒角处的侧表面均为阶梯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波导功分部件包括:级联的多个T型功分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馈电线源;以及平行板波导,多个耦合输出端口均与平行板波导连接并通过超材料结构与平行板波导的侧面耦合。
优选地,天线为CTS天线。
优选地,馈电线源的高度与平行板波导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个耦合输出端口的口径面上设置超材料结构,能够对口径面上的相位分布进行适当的补偿,使得电磁波在输出口径面上辐射出等幅同相的能量,进而在平行板波导中形成准平面波传输;本实用新型的馈电线源结构简单,设计灵活方便,易于共形,并且空间占用率低,并可应用于CTS天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应该注意的是,这些附图意在示出在某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一般特性,并且用于补充下面所提供的文字描述。然而,这些附图不是成比例绘制,并且不可能精确反应任意给定实施例的精确结构或性能特性,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通过示例性的实施例对包含的意义或属性的范围进行限定或限制。在多个附图中使用的相似或相同的参考标号意在表明相似或相同的元件或部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馈电线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耦合部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馈电线源包括:波导功分部件110以及多个耦合部件120;其中,波导功分部件110包括多个功分输出端口112;各个耦合部件120均包括耦合输入端口122和耦合输出端口124,多个耦合输入端口122分别对应连接于多个功分输出端口112;
其中,各个耦合输出端口124的口径面上设置有用于补偿口径中心相位差的超材料结构1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8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