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使用的防脱落型听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7601.4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45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蒋中艳;吕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中艳 |
主分类号: | A61B7/02 | 分类号: | A61B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管 听诊头 耳挂 固定头 一端设置 三通胶管 硬管 耳塞 本实用新型 防脱落型 听诊器 固定环 固定座 吸盘 固定管卡 固定环卡 固定管 耳环 耳骨 耳朵 诊断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防脱落型听诊器,包括胶管,所述胶管的一端设置有胶管固定头,另一端设置有三通胶管,所述胶管固定头远离胶管的一端设置有延长硬管,所述延长硬管远离胶管固定头的一端安装有听诊头固定头,所述听诊头固定头远离延长硬管的一端安装有听诊头固定座,所述听诊头固定座的下方设置有听诊头,所述听诊头的外部套设有吸盘,所述三通胶管为Y型结构,所述三通胶管远离胶管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耳环,本实用新型耳挂固定环为Y型结构,且耳挂固定环与耳挂固定管卡合连接,使用时,可将耳挂固定环卡合在耳挂固定管上,将耳塞塞入耳内,并将耳挂挂在耳骨上,避免在诊断过程中,耳塞从耳朵内脱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防脱落型听诊器。
背景技术
听诊器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自从被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听诊器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耳塞容易从耳朵内脱落,诊断时,医生需将手深入病人衣服内,容易让病人感到不适,且在诊断时,由于人体表面不平,听诊头难以与人体充分接触,因而,听诊时容易受杂音影响,降低听诊的准确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防脱落型听诊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耳塞容易从耳朵内脱落,诊断时,医生需将手深入病人衣服内,容易让病人感到不适,且在诊断时,由于人体表面不平,听诊头难以与人体充分接触,因而,听诊时容易受杂音影响,降低听诊的准确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防脱落型听诊器,包括胶管,所述胶管的一端设置有胶管固定头,另一端设置有三通胶管,所述胶管固定头远离胶管的一端设置有延长硬管,所述延长硬管远离胶管固定头的一端安装有听诊头固定头,所述听诊头固定头远离延长硬管的一端安装有听诊头固定座,所述听诊头固定座的下方设置有听诊头,所述听诊头的外部套设有吸盘,所述三通胶管为Y型结构,所述三通胶管远离胶管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耳环,两个所述耳环之间安装有弹片,所述弹片与耳环的连接处设置有弹片固定栓,所述耳环远离三通胶管的一端设置有耳挂固定管,所述耳挂固定管的外部安装有耳挂固定环,所述耳挂固定环的一端连接有耳挂,所述耳挂固定管远离耳环的一端安装有耳塞。
优选的,所述延长硬管的一端与胶管固定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另一端与听诊头固定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耳环通过弹片固定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耳挂固定环为Y型结构,且耳挂固定环与耳挂固定管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盘为一种硅胶材质的构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延长硬管的一端与胶管固定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另一端与听诊头固定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可将延长硬管固定在胶管与听诊头固定头之间,使用时,手持延长硬管,将听诊头伸入待检者胸部进行检查,有效避免医护人员手深入到病人衣服内部,从而避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2)本实用新型耳挂固定环为Y型结构,且耳挂固定环与耳挂固定管卡合连接,使用时,可将耳挂固定环卡合在耳挂固定管上,将耳塞塞入耳内,并将耳挂挂在耳骨上,避免在诊断过程中,耳塞从耳朵内脱落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吸盘为一种硅胶材质的构件,向待检者待检部位一侧轻轻按压听诊头,从而使吸盘与待检者的身体充分接触,使听诊头处于相对密封的状态,避免听诊过程中出现杂音,提高听诊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中艳,未经蒋中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76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