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散热型工程车辆驾驶室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34078.X | 申请日: | 201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3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步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恒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B60H1/32;B60H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26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室骨架 支撑梁 工程车辆驾驶室 半导体制冷片 太阳能电池板 本实用新型 高效散热型 门板 玻璃窗 百叶通风窗 顶部安装 铰接连接 门板侧壁 身心健康 竖直放置 左右两侧 舒适度 铰链 室内 驾驶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散热型工程车辆驾驶室。包括驾驶室骨架,所述驾驶室骨架左右两侧中部分别设有竖直放置的支撑梁,所述驾驶室骨架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支撑梁前后分别设有安装在驾驶室骨架上的门板和玻璃窗,所述门板侧壁底部设有百叶通风窗,所述驾驶室骨架后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所述门板和玻璃窗通过铰链与支撑梁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驾驶室内的温度,给驾驶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驾驶员的操作舒适度,保证驾驶员的身心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驾驶室,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散热型工程车辆驾驶室。
背景技术
驾驶室载货汽车和专用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驾驶员日夜工作的地方。其结构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工作效率和健康。驾驶室一般采用金属薄壳结构,并与车架柔性相连,不承受载荷,属于非承载式车身。工程车辆是现在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类大型机械,包括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等,上述工程车辆基本都是依靠驾驶员在驾驶室内进行操作控制,但在工作过程中,发动机所产生的热量会使得驾驶室内很热,使得驾驶员工作环境恶劣,特别是在夏天,为了完成某个工程,基本上都是在晴朗天气下进行,这就使得驾驶室暴露在烈日下,驾驶室内温度很高,驾驶员工作就了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驾驶室内温度,改善驾驶员工作环境,提高驾驶员的操作舒适度的一种高效散热型工程车辆驾驶室。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驾驶室骨架,所述驾驶室骨架左右两侧中部分别设有竖直放置的支撑梁,所述驾驶室骨架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支撑梁前后分别设有安装在驾驶室骨架上的门板和玻璃窗,所述门板侧壁底部设有百叶通风窗,所述驾驶室骨架后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所述门板和玻璃窗通过铰链与支撑梁铰接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板侧壁内设有位于百叶通风窗处的过滤器,所述门板上安装有与过滤器连接的集灰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朝向驾驶室骨架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驾驶室内的温度,给驾驶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驾驶员的操作舒适度,保证驾驶员的身心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中1是驾驶室骨架、2是支撑梁、3是太阳能电池板、4是门板、5是玻璃窗、6是百叶通风窗、7是半导体制冷片、8是铰链、9是过滤器、10是集灰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效散热型工程车辆驾驶室,包括驾驶室骨架1,所述驾驶室骨架1左右两侧中部分别设有竖直放置的支撑梁2,所述驾驶室骨架1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3,所述支撑梁2前后分别设有安装在驾驶室骨架1上的门板4和玻璃窗5,所述门板4侧壁底部设有百叶通风窗6,所述驾驶室骨架1后部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7,所述半导体制冷片7与太阳能电池板3连接,所述门板4和玻璃窗5通过铰链8与支撑梁2铰接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板4侧壁内设有位于百叶通风窗6处的过滤器9,所述门板4上安装有与过滤器9连接的集灰槽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半导体制冷片7的制冷面朝向驾驶室骨架1内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作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恒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恒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340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