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7209.1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4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闫磊;李青宁;陈敏;程龙飞;郭远臣;刘芳平;申纪伟;远广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4041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实现 多点 多向 激励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震模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空间大跨结构将在我国被修建,但随之而来的是近些年我国地震频发,这些拟建结构在强震作用下是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振动台试验技术目前是检验结构抗震性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于空间大跨结构,运用台振系统进行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固然可以实现且效果良好,但台振系统造价昂贵,试验、维护费用高。因此,目前国内外台阵系统数量相对较少,导致大部分空间大跨结构由于台振系统数量有限及经费问题并没有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本转换装置构造简单、实用方便、造价低廉,能够有效对空间大跨结构实现多点多向地震激励的转换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优选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包括方向控制机构,子振动机构和母振动连接机构;方向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轴,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转轴底座,转轴固定室和两个定位轴承,转轴固定室具有连接面,连接面与转轴底座可拆卸连接,转轴固定室远离转轴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沿转动轴的轴线垂直于连接面的方向,转动轴的一端穿过定位孔,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位于转轴固定室内和转轴固定室外,定位轴承沿转动轴自身长度方向套设于转动轴;沿第一转动杆的轴线垂直于转动轴的轴线方向,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贯穿于位于转轴固定室外的转动轴,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子振动机构连接;沿第二转动杆的轴线垂直于转动轴的轴线方向,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贯穿于位于转轴固定室外的转动轴,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母振动连接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两个定位轴承分别与轴承固定室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杆设置有第一定位销栓,第一定位销栓设置于第一转动杆靠近转动轴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杆设置有第二定位销栓,第二定位销栓设置于第二转动杆靠近转动轴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面与转轴底座通过地脚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母振动连接机构包括固定钢板,固定轴承和连接轴,固定轴承固定于固定钢板,固定轴承套设于连接轴,第二转动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贯穿于连接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杆与子振动机构之间设置有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激励的转换装的有益效果是:
(1)方向控制机构的转动轴能够调整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之间的角度,用以产生不同维度的地震波;
(2)与阻尼器连接的第一转动杆可以调节水平长度,用以适应不同形状的模型结构,形成不同时间滞后效果;
(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设计中考虑了局部场地效应引起的空间大跨结构局部支承处地震动方向、幅值和相位的变化,解决了利用单振动台进行空间大跨结构多点多向激励试验的基本问题。本装置具有理论推导严密,工作机理明确,转换效果明显、易于实现、成本低、适用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单振动台实现多点激励的转换装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方向控制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单振动台实现多点多向激励的转换装置;200-方向控制机构;300-子振动机构;400-母振动连接机构;500-阻尼器;210-转动轴;220-第一转动杆;230-第二转动杆;240-转轴底座;250-转轴固定室;260-定位轴承;251-连接面;270-地脚螺栓;252-定位孔;221-第一定位销栓;222-第二定位销栓;410-固定钢板;420-固定轴承;430-连接轴;231-第三定位销栓;510-第一连接件;520-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学院,未经重庆三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72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座
- 下一篇:一种即插式充电宝的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