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多类型接口于一体的智能数据采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20132.5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4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翔;张亦明;于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吴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类型 接口 一体 智能 数据 采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采集设备,尤其涉及具多种类型接口于一体的智能数据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工业控制、智能楼宇自动化、医疗设备等领域中,采用成千上万的传感器、控制器,检测器等设备来协同工作,构成一个系统。但这些数据采集设备由于接口的不统一,需要依赖各种接口转换装置才能实现相互通信。
现有的接口转换装置仅支持RS-485或RS-232与以太网的转换,接口转换单一。现有的接口转换装置的接口设置,一般采用固化方式,使用时不能更改。若需要将接口转换装置添加到网络中时,需要登陆web页或者使用专用软件手动配置参数,设置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集多类型接口于一体的智能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集多类型接口于一体的智能数据采集设备,包括设备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供电电源、CPU及通过总线与所述CPU连接的接口,所述接口至少包括两种不同信号端的信号接口,且所述信号接口之间并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总线包括RS485接口通信总线、RS232接口通信总线、CAN接口通信总线、同步串行接口通信总线、I2C接口通信总线。
优选地,所述信号接口包括RS485信号接口、RS232信号接口、CAN信号接口、同步串行信号接口、I2C信号接口。
优选地,所述CPU通过以太网接口与外部服务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设备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服务器建立连接的二维识别码。
优选地,同种类的所述信号接口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突出效果为:本设备将多种类型的接口集中一体,同一设备可以满足不同数据交换的需求,扩大了控制范围的同时,功能也得到了完善。
采用服务器扫描局域网和智能终端扫描二维码两种方式,实现服务器与智能采集器的绑定连接,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的优点。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集多类型接口于一体的智能数据采集设备,结合图1所示,包括设备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供电电源、CPU及通过总线与所述CPU连接的接口,所述接口至少包括两种不同信号端的信号接口,且所述信号接口之间并列设置。所述总线包括RS485接口通信总线、RS232接口通信总线、CAN接口通信总线、同步串行接口通信总线、I2C接口通信总线。所述信号接口包括RS485信号接口、RS232信号接口、CAN信号接口、同步串行信号接口、I2C信号接口。所述CPU通过以太网接口与外部服务器连接。当然,所述的信号接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充或删减。为了满足一台采集设备能够连接多台同种类的信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同种类的所述信号接口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服务器根据网段区间设定,扫描出此网段区间的所有设备;通过下行注册数据包,实现智能采集器与服务器的远程绑定连接。
所述设备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服务器建立连接的二维识别码,如图2所示效果。使用智能终端扫描其二维码,与相应的服务器建立连接,也可直接输入服务器IP地址及端口号,服务器将该智能采集器添加到智能采集设备列表中。实现在安装现场,智能采集器与服务器之间的快速绑定连接。
当服务器需要与数据采集设备通信时。服务器生成数据流控制协议的下行数据包,利用以太网传输到智能采集器。
智能采集器根据下行数据包中的设置信息,更改接口设置。然后把通讯数据,发送到通信总线上,并通知服务器发送完成。实现数据从服务器到数据采集设备的通讯。
所述采集器接收到通信总线上的数据,利用通讯数据外层增加的数据协议,封装成上行数据包,通过以太网接口发送上行数据包到服务器,实现数据采集设备到服务器的通讯。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201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