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编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14266.6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7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阚凤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张义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时芯片 电容 数据选择器芯片 本实用新型 光电编码器 接收器芯片 控制数据 驱动芯片 延时输出 选择器 输出 芯片 编码器 信号线 省线 使能 接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电编码器,包括接收器芯片、数据选择器芯片、驱动芯片以及第一延时芯片(1)、第二延时芯片(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所述接收器芯片与数据选择器芯片连接,同时输出A、B、Z、U、V、W信号,第一延时芯片(1)控制数据选择器芯片、驱动芯片使能,第二延时芯片(2)控制数据选择器芯片输出A、B、Z信号或者输出U、V、W信号,第一电容(C1)控制第一延时芯片(1)延时输出时间,第二电容(C2)控制第二延时芯片(2)延时输出时间。本实用新型比常规非省线编码器省去6根信号线,接线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编码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伺服行业使用的省线式光电编码器。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均为永磁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在电机转子上装有永磁材料,定子绕组电流产生的磁场与转子永磁材料产生的磁场合成正确的磁场,才能使电机运转。当伺服电机绕组通电之前,伺服驱动器必须知道此时电机转子永磁材料的N、S极的位置,并以此决定输入定子绕组电流的初始相位角。编码器提供了A、B、Z、U、V、W六种信号,其中U、V、W信号即是为伺服驱动提供伺服电机转子的位置信息。U、V、W信号只是在电机启动时提供初始位置信号,电机运转后就不再需要。运转后由A、B、Z信号提供位置、转速、方向等信息。常规非省线编码器需要接V+、V-两根电源线和A+、A-、B+、B-、Z+、Z-、U+、 U-、V+、V-、W+、W-12根信号线。信号线数量多接线比较麻烦,并且信号线多接错线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伺服行业使用的省线式光电编码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编码器,包括接收器芯片、数据选择器芯片、驱动芯片以及第一延时芯片1、第二延时芯片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所述接收器芯片与数据选择器芯片连接,同时输出A、 B、Z、U、V、W信号,第一延时芯片1控制数据选择器芯片、驱动芯片使能,第二延时芯片2控制数据选择器芯片输出A、B、Z信号或者输出U、V、W信号,第一电容C1控制第一延时芯片1延时输出时间,第二电容C2控制第二延时芯片2延时输出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常规非省线编码器需要接V+、 V-两根电源线和A+、A-、B+、B-、Z+、Z-、U+、U-、V+、V-、W+、W-12 根信号线。本申请省线式光电编码器A与U,B与V,Z与W共用信号线,只是上电后先输出数毫秒U、V、W信号,然后再一直输出A、B、Z信号。只需要2根电源线和6根信号线,比常规非省线编码器省去6根信号线,接线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编码器,包括接收器芯片、数据选择器芯片、驱动芯片以及第一延时芯片1、第二延时芯片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所述接收器芯片与数据选择器芯片连接,同时输出A、B、Z、U、 V、W信号,第一延时芯片1控制数据选择器芯片、驱动芯片使能,第二延时芯片2控制数据选择器芯片输出A、B、Z信号或者输出U、V、W信号,第一电容C1控制第一延时芯片1延时输出时间,第二电容C2控制第二延时芯片2延时输出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各个部件可采用如下型号:收器芯片:MQ1120;数据选择器芯片:SN74ALS157AD;驱动芯片:GC-01;第一延时芯片1: S-80942CLMC-G7CT2G;第二延时芯片2:S-80925CLMC-G6VT2G;第一电容 C1:100nF;第二电容C2:5000p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14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带开关编码器
- 下一篇:大量程高灵敏度激光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