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螺旋缠绕修复轨道装置及螺旋制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8538.1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4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童设华;孙赛武;刘智峰;杨春平;罗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2 | 分类号: | F16L55/162;F16L5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89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410012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螺旋 缠绕 修复 轨道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螺旋缠绕修复轨道装置及螺旋制管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破裂、渗漏、腐蚀等情况会严重影响管道的正常功能,传统的维修方式是开挖地面再对管道进行更换或修复。但是,这种施工方式对交通、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较大,尤其是在繁华城市区域,此外,开挖施工还可能造成管道周围地上、地下构筑物的损坏。此时,采用螺旋缠绕非开挖修复技术,由于不需要开挖地面,对交通、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较小。
螺旋缠绕制管技术通过螺旋缠绕机将条状的PVC、PE或PP等型材缠绕成型制成管道,再将缠绕形成的管道放置于待修复管道内部,来修复原管道的破损处。由于螺旋缠绕制管技术具备强度大、可现场缠绕制管、运输方便等优势,自从21世纪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排水管道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应用。制管时可将螺旋缠绕机放置于工厂或施工现场,但由于整个设备体积较大,不能通过窨井进入原管道来进行非开挖原位缠绕修复,而且管道编织伸长过程中需要较大扭矩才能进行长距离管道编织,对设备的动力要求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制管装置能够沿待修复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管道螺旋缠绕修复轨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道螺旋缠绕修复轨道装置包括:
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能够在待修复管道内移动,且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用于供制管装置行走且呈筒状的行走框架以及支撑所述行走框架的连接杆;
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基座以及一端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多根支撑杆,多根所述支撑杆环绕于所述基座间隔地分布且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能够支撑于所述待修复管道的管壁上;以及,
行走轴,所述行走轴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基座,其中,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到所述行走轴的距离能够调整。
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行走框架上且沿所述行走框架的环行轮廓布置的链条。
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行走框架上的多个支撑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块上的多根辊条,所述辊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行走框架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链条设置于所述辊条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固定于所述行走轴上的第一支座和能够在所述行走轴上移动的第二支座,所述支撑杆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座上的多根第一支杆以及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座上的多根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一一对应铰接。
优选地,所述行走轴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行走轴上的外螺纹适配的螺母,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的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压缩于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的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设置有滚轮。
优选地,所述行走轴为伸缩轴。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螺旋制管系统,其包括管道螺旋缠绕非开挖修复制管装置以及上述的管道螺旋缠绕修复轨道装置;
其中,所述管道螺旋缠绕非开挖修复制管装置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能够在所述行走框架上沿所述行走框架的环形轮廓行走;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能够驱动所述机架沿所述行走框架移动;
压辊组件所述压辊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能够从编织管道的径向将条状的型材压接于所述编织管道上;以及,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行走框架从所述压辊组件与所述定位组件之间穿过,其中,所述行走框架上设置有沿所述机架的行走方向延伸的条状的限位部,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与所述限位部适配且能够沿所述限位部移动的定位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呈筒状的行走框架能够为制管装置提供行走导轨,即,为制管装置提供寻迹参照,使得制管装置能够沿行走框架行走来进行径向编管,保证编织管道具备预定的规格和形状。同时,行走机构通过行走轴安装于支撑机构上,支撑杆的自由端能够支撑于管道的管壁上,从而使位于行走机构上的制管装置处于悬空状态,而且,筒状的行走框架还能够对编织完成后的编织管道进行支撑,使编织管道处于悬空状态,有利于径向编管的顺利进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行走机构能够跟随支撑机构沿待修复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得制管装置在环形行走的同时,还能够沿待修复管道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形成螺旋的编管轨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大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85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