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消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1893.6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5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1/10 | 分类号: | F01N1/10;F01N3/02;F01N3/021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魏思凡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音管 消音室 出气管 减震板 进气管 散热管 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 汽车消音器 吸声填充层 消声单元 导热柱 散热层 穿过 波浪结构 顺序设置 依次连接 弧形状 内表面 两组 噪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消音器,包括进气管、消音室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所述消音室和所述出气管依次连接;所述消音室的内表面设置有吸声填充层,所述消音室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层,且所述包括至少两组顺序设置的消声单元;每一消声单元包括消音管、散热管、减震板、过滤器和导热柱;所述消音管穿过所述减震板,并且固定在所述减震板上;所述消音管呈弧形状波浪结构;所述散热管设置在所述消音管靠近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消音管靠近所述出气管的一端;所述导热柱的一端与所述散热管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吸声填充层,并与所述散热层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很好的起到减弱噪音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音器,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消音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噪声主要来自汽车排气噪声,汽车的废气离开发动机时压力很大,如果让它直接排出去将会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噪音,噪声可达100分贝以上,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性,时间久了会造成使用者的听力下降,因此提供一种汽车消音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消音器。
一种汽车消音器,包括进气管、消音室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所述消音室和所述出气管依次连接;所述消音室的内表面设置有吸声填充层,所述消音室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层,且所述包括至少两组顺序设置的消声单元;每一消声单元包括消音管、散热管、减震板、过滤器和导热柱;所述消音管穿过所述减震板,并且固定在所述减震板上;所述消音管呈弧形状波浪结构;所述散热管设置在所述消音管靠近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消音管靠近所述出气管的一端;所述导热柱的一端与所述散热管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吸声填充层,并与所述散热层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每一消声单元中的所述过滤器与相邻消声单元的所述减震板之间的间距为3cm-5cm;每一消声单元中的所述散热管与响铃相声单元的所述减震板之间的间距为4cm-6c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消音管的直径为7-12cm。
作为进一步改进,相邻减震板之间的间距不等,并沿所述出气管方向顺序递减。
作为进一步改进,相邻消音单元之间的所述消音管交错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靠近所述进气管一侧的消声单元中的所述散热管与所述进气管交错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消音管的直径为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消音器,所述消音室的内表面设置有吸声填充层,通过吸声填充层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吸收一部分从所述进气管进入的声能,所述消音室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层,可以有效的散发一部分所述吸声填充层的热量;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消音器,所述消音管穿过所述减震板,并且固定在所述减震板上,当具有一定速度的声波从所述消音管进入,通过减震板的设置可以降低声波的从所述消音管出来的冲击力;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消音器,所述消音管呈弧形状波浪结构,通过设置弧形波浪结构的消音管,可以使得声波在所述消音管内不断的进行反射,减弱噪音;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消音器,所述散热管设置在所述消音管靠近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可以有效的加强消音导管的散热性能,避免气温过高而造成性能不良的问题,通过将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消音管靠近所述出气管的一端,可以对所排放的尾气进行过滤,可以有效的过滤掉尾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消音器,所述导热柱的一端与所述散热管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吸声填充层,并与所述散热层连接,通过设置所述导热柱可以导出一部分所述散热管的热能到所述散热层,以实现散热,并有减弱声音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018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