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酸盐岩油气开采余油和缝隙堵塞模拟研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9051.5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1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黄耀钧 |
地址: | 4301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盐 油气 开采 缝隙 堵塞 模拟 研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探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酸盐岩油气开采余油和缝隙堵塞模拟研究设备。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是指一种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的总称,具有多重孔隙特征。碳酸盐岩的岩隙中蕴藏着丰富的原油资源,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开采难度很大。而且碳酸盐岩油气藏与一般的孔隙性油藏或裂缝-孔隙性油藏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其储渗空间主要由大小不一的溶洞和不同宽度的裂缝构成。溶洞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而裂缝主要发挥渗流通道的作用,而在水压开采过程中,由于复杂的结构许多的溶洞在洞顶形成了剩余油,导致了油气开发的不完全。此外有些碳酸盐岩油气处于地质疏松地带,因此其含沙量较高,因此在开采油气时容易出现堵塞裂缝的情况,因此为了模拟开采后溶洞的剩余油情况和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裂缝堵塞情况,本人发明了一种碳酸盐岩油气开采余油和缝隙堵塞模拟研究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油气开采余油和缝隙堵塞模拟研究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碳酸盐岩油气的开采情况,对实际碳酸盐岩油气开采时的开采速度和开采方法提供了参考,从而使得碳酸盐岩油气的开采更加充分。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酸盐岩油气开采余油和缝隙堵塞模拟研究设备,包括岩心容器,岩心容器固定在支架上,岩心容器内放置有岩心模型,所述岩心模型上刻画有若干模拟溶洞;模拟溶洞之间通过模拟裂缝相互连通;岩心模型底部的模拟溶洞或模拟裂缝通过进口油气管连通有砂砾混合器,砂砾混合器内安装有搅拌装置,砂砾混合器连通有增压泵, 增压泵通过四通阀连通有储油罐、储气罐和储水罐;储油罐、储气罐和储水罐分别连通有溢流阀;进口油气管上安装有压力表;岩心模型底部的模拟溶洞或模拟裂缝连通有出口油气管,出口油气管连通有储油器;所述岩心容器上安装有超声波探测器,超声波探测器电连接有智能设备。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储油罐、储气罐、储水罐和储油器均连通有流量计。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岩心容器外安装有加热器和温度感应器。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智能设备为电脑。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岩心容器顶部螺纹连接有顶部压盖,顶部压盖面中部设置有凹槽,出口油气管与凹槽连通。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搅拌装置为螺旋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且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碳酸盐岩油气开采余油和缝隙堵塞模拟研究设备,包括岩心容器2,岩心容器2固定在支架1上,岩心容器2内放置有岩心模型 3,所述岩心模型3上刻画有若干模拟溶洞4;模拟溶洞4之间通过模拟裂缝5相互连通;岩心模型3底部的模拟溶洞4或模拟裂缝5通过进口油气管6连通有砂砾混合器20,砂砾混合器20内安装有搅拌装置21,搅拌装置21为螺旋桨或其它结构。砂砾混合器20连通有增压泵7,增压泵7通过四通阀8连通有储油罐9、储气罐10和储水罐11;储油罐9、储气罐10和储水罐11分别连通有溢流阀12;进口油气管6上安装有压力表13;岩心模型3底部的模拟溶洞4或模拟裂缝5连通有出口油气管22,出口油气管22连通有储油器23;所述岩心容器2上安装有超声波探测器14,超声波探测器14电连接有智能设备15,智能设备15为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
储油罐9、储气罐10、储水罐11和储油器23均连通有流量计 16。岩心容器2外安装有加热器17和温度感应器18。储油器可安装水分传感器。
岩心容器2顶部螺纹连接有顶部压盖19,顶部压盖19面中部设置有凹槽24,出口油气管22与凹槽24连通。
使用时,打开储油罐9和储气罐10连通的溢流阀12,注入油和天然气,通过增压泵7加压,模拟地底压力,通过加热器17模拟地底的高温环形,然后关闭的储油罐9的溢流阀12,打开储水罐11的溢流阀,进行加压,模拟注水采油的过程。而水经过砂砾混合器20 形成含沙水层进入岩心模型3,从而模拟砂砾堵塞模拟裂缝5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90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金属衬板制造工艺
- 下一篇:一种铜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