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林业微环境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7163.7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5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郑一力;赵燕东;刘卫平;田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业 环境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林业微环境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国家提出了林业信息化和“互联网+林业”的概念,目的是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互通共享、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林业信息化体系,促进林业决策的科学化、办公规范化、监督透明化和服务便捷化,使林业实现智慧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的采集,如何对林业生产和维护中的各自信息进行快速、准确、有效的采集是林业信息化首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林业微环境检测的项目非常简单,通常仅仅对下雨量、环境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控,由于监控项目少,基于监控项目获得的预测结果很容易出现偏差,完全没有贴合于对林区作为一个立体生态系统的监测系统。同时在林区无手机信号的区域,无法实现微环境数据的实时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林业微环境监测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林业微环境监测系统,包括:
微环境监测传感器组,包括土壤参数监测传感器组、大气参数监测传感器组、光照参数监测传感器组以及植物参数监测传感器组;以及
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输入端与所述微环境监测站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的输出端与云服务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土壤参数监测传感器组包括土壤分层湿度传感器组、土壤分层温度传感器组、土壤电导率传感器以及土壤酸碱度传感器;
所述大气参数监测传感器组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降雨量传感器、大气蒸发量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以及负氧离子浓度传感器;
所述光照参数监测传感器组包括光照强度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光合有效值传感器、总辐射传感器、净辐射传感器、直接辐射传感器以及紫外辐射传感器;
所述植物参数监测传感器组包括植物茎干水分传感器、叶温传感器以及植物茎流传感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林业微环境监测系统还包括:
供电装置,与所述微环境监测传感器组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包括:
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微环境监测站的输出端连接;
微处理器,输入端与所述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数据显示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
数据存储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
无线通信电路,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连接;以及
电压变换电路,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数据显示电路、数据存储电路、通信电路以及所述微环境监测站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电装置包括:
220V市电输入电路和太阳能板;
太阳能市电互补控制器,输入端与所述220V市电输入电路和太阳能板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塔架,所述塔架的上端设置所述大气参数监测传感器组、光照参数监测传感器组以及太阳能板,所述塔架的中端设置箱体,所述箱体中设置所述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和太阳能市电互补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包括:
模拟电流电压转换模块,输入端与所述微环境监测站的输出端连接;
运算放大器,输入端与所述模拟电流电压转换模块连接;
AD转换芯片,输入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AD转换芯片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林业微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全方面地监测林业微环境中的土壤参数、大气参数、光照参数以及植物参数,为林区工作人员提供全面、实时和可靠的实验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林业微环境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微环境监测传感器组,包括土壤参数监测传感器组、大气参数监测传感器组、光照参数监测传感器组以及植物参数监测传感器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7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盘锥天线
- 下一篇:一种双头钻式采煤机一体化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