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机动车逆向行驶阻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4565.1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6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朱继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继霖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E01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李洪宝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机动车 逆向 行驶 阻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管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机动车逆向行驶阻挡装置。
背景技术
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措施,因此,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逆行造成安全事故的情况经常发生,非机动车道的行驶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然而,迄今为止,机动车逆向行驶一直是靠人工宣传、教育、处罚为主的管理模式,收效甚微,在许多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随机应变的违章者,根据交通管理智能化、自动化的要求,迫切需要一套能够有效制止违章行为的设施、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逆向行驶阻挡装置,以通过该装置阻挡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逆向行驶,保证非机动车道的行驶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逆向行驶阻挡装置,包括固定框板和活动阻挡板;所述固定框板嵌入安装在非机动车道路面内;所述活动阻挡板设于固定框板的顶部,活动阻挡板的后端与固定框板可转动地连接,活动阻挡板的前端在没有车辆通过时保持上扬;所述活动阻挡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齿部,所述固定框板的前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后部设置有与第一齿部配合的第二齿部,下压时,活动阻挡板盖合在固定框板上且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拼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活动阻挡板的前端保持上扬,当非机动车正向行驶而过的时候,活动阻挡板被车轮压至与固定框板平齐,非机动车顺利通过,当非机动车逆向行驶时,由于活动阻挡板的前端保持上扬,第一齿部阻挡非机动车辆的通过,从而通过该装置阻挡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逆向行驶,保证了非机动车道的行驶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阻挡板的后端设置有轴套,所述固定框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设置有固定轴,所述轴套套装在固定轴上以使活动阻挡板可相对于固定轴转动,所述固定轴的左右两端均套设有扭簧,每端扭簧的一端固定在轴套上,每端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对应侧的固定框板侧壁上。向下压活动阻挡板时,活动阻挡板绕固定轴转动,扭簧被扭紧,当活动板的下压力移除时,在扭簧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活动阻挡板绕固定轴向上转动使得活动阻挡板翘起,从而使得活动阻挡板在没有车辆通过的时候保持上扬。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阻挡板前部左右两侧的下方均设置有承力块,各承力块分别固定在对应侧固定框板的侧壁上。活动阻挡板下压时,其前部搁置在承力块上,使得活动阻挡板与固定框板平齐,从而保证车辆的顺利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的下侧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下方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在定位块与固定框板之间的压缩弹簧。活动阻挡板上扬时,定位板旋转至与定位块顶面平行的角度,同时压缩弹簧向上顶动定位块使得定位块的上表面与定位板的下表面接触,以限定活动阻挡板上扬的角度,活动阻挡板压下时,定位板随活动阻挡板一起转动,定位板前端将定位块压下,压缩弹簧被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阻挡板上扬的角度的范围为1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阻挡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逆向行驶,保证了非机动车道的行驶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1表示固定框板;2表示活动阻挡板;3表示第一齿部;4表示盖板;5表示第二齿部;6表示轴套;7表示固定轴;8表示扭簧;9表示承力块;10表示阻挡板;11表示定位块;12表示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逆向行驶阻挡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固定框板1和活动阻挡板2,固定框板1嵌入安装在非机动车道路面内,活动阻挡板2设于固定框板1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继霖,未经朱继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45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断路器及其突合动触头组件
- 下一篇:一种微型断路器及其手自转换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