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二维码防伪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72728.2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5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叶志成;叶晓晴;郭林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为纳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变色 功能 二维码 防伪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标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二维码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激光全息图像从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的制作技术迅速扩散,很快就被造假者从各个方面攻破,激光全息防伪标贴几乎完全失去了防伪能力;但以纳米光学防伪技术水平最高、防伪效果最佳,代表了技术发展方向;数据溯源防伪的代表技术有条形码、二维码和网络验证码。其中以二维码为载体的溯源形式因为承载数据量大、编码形式美观和交互方便,成为主流技术,得到了广泛认可。
针对在物理防伪领域,传统防伪产品极易被仿造的问题。纳米光学膜因不易被仿造,光学膜光栅结构及验证方式可进行编码,将是未来防伪溯源的重要媒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二维码防伪标签,具有物理又有信息数据双重的防伪验证方式,保障了商品真伪验证及溯源信息的可靠性,达到正在防止复制及真正防伪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二维码防伪标签,包括了基底层,该基底层的上表面印刷有油墨基底层,并在该油墨基底层上印刷有具有校验二维码信息的二维码印刷层,该基底层的下表面设有光栅结构防伪信息层,并在光栅结构防伪信息层下方依次设置有镀铝层和粘贴层。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该二维码为变色的二维码,具有随机数码及随机的变色数位。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该二维码描述有光栅结构的变色效果及其所在的位置信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光栅结构防伪信息层为采用模压技术将光栅结构压印的全息层,具有衍射及偏振变色效果。
光栅结构防伪信息层,具有衍射及偏振变色效果,如使用手机白屏45°照射二维码镂空处可呈现玫瑰红色,旋转手机45°可呈现紫色。
本具有变色功能的二维码防伪标签具有物理又有信息数据双重的防伪验证方式;保障了商品真伪验证及溯源信息的可靠性,达到正在防止复制及真正防伪的目的;在保存了激光防伪的衍射变色特点的同时,提高了光学效率,增加了反射和透射的变色效果,光学膜光栅结构及验证方式可进行编码;三维结构极大提高了产品被仿冒的技术难度,消费者防伪验证的操作更方便快捷;光栅结构可在任何指定的位置变色,且变色内容与实物二维码所描述的一致;防伪识别码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生成,具有唯一性和高可靠性,使其他途径无法生成合法的防伪编码;每个二维码下面具有一串随机生成的变色数码;防伪溯源系统的开放性为各企业定制化扩展提供接口,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技术逐步基于生产、流通、监管、消费生态链。
二维码作为信息编辑存储及查询功能,防伪电子系统可以在生成时编辑防伪电子系统地址和组合防伪标的物真品生产商身份等信息存储与二维码里面,这些信息应用软件技术手段除了真品商家才能够进行编辑相关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每一枚组合标签都录入所在标的物的真品生产商家流通路径等相关信息,这就是为提供被验商品防伪溯源追踪所使用。
防伪是由纳米光学物理防伪和二维码溯源生态系统组合,两个功能是各自独立的,当两种组合构成后具有无与伦比的防伪功能,两个组合相辅相成相互并存;通过智能手机中的二维码扫描软件扫描二维码时手机即可显示相应的随机数码及随机的变色数位和光栅结构层的变色信息及其变色位置。
将该标签牢固粘贴在标的物上,一旦脱落,标签即撕毁,防止标签被转移或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为纳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为纳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727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服装智能制造的裁剪打号装置
- 下一篇:一种U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