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副箱叉轴自锁力可调的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65516.1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8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叶旭强;郑俊峰;李小兰;祝浩;郑砾豪;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4 | 分类号: | F16H6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1 | 代理人: | 乔占雄 |
地址: | 32102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副箱叉轴 可调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变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箱叉轴自锁力可调的变速器。
背景技术
变速器叉轴自锁装置广泛用于各型汽车上,其作用是防止变速器换挡机构在入挡后出现脱挡、跳挡现象。
重型车辆为了满足从起步到高速行驶不同需求,往往需要设置较多的档位,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变速箱无法容纳如此多的结构,且过长的传动轴容易出现强度问题,因此,采用主副箱结构来实现多档位变速。
目前,大部分变速器的副箱叉轴自锁装置都采用由自锁弹簧,螺栓,钢球组合而成的结构。自锁弹簧一端顶住螺栓,另一端直接顶住自锁钢球。
该结构存在两点不足之处,其一:换挡过程中,自锁钢球与拨叉轴、自锁弹簧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基本上属于滑动摩擦。随着变速器同步过程中同步摩擦力矩的消除,这个摩擦力在会产生换挡二次冲击力,对换挡手感产生恶劣影响。其二:该结构无法根据副箱气动顶盖气压大小调整自锁装置力,导致气压过小时无法挂挡,气压过大时锁紧力不够,而且装配起来费时费力。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 CN202100702U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变速器的自锁机构,包括自锁螺栓、自锁弹簧、弹簧支座、自锁滑块、自锁钢球和拨叉轴,自锁弹簧套接于弹簧支座外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自锁螺栓和自锁滑块接触,自锁滑块与弹簧支座固定连接,自锁钢球的上、下侧分别与自锁滑块和拨叉轴接触。该结构由于自锁钢球与自锁滑块为点接触,产生的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了自锁机构的摩擦阻力,有利于换挡手感的提升,同时,自锁滑块增加油槽,增加润滑效果,进一步降低滚动摩擦系数。
该方案虽然解决了由于滑动摩擦的存在,会对换挡手感产生恶劣影响的问题。但仍存在无法根据副箱气动顶盖气压大小调整自锁装置力,导致气压过小时无法挂挡,气压过大时锁紧力不够的问题,而且装配起来相较现有技术更加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摩擦阻力小、自锁力可调且拆装方便的副箱叉轴自锁力可调的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副箱叉轴自锁力可调的变速器,包括变速器气动顶盖、副箱叉轴和波珠螺丝;所述变速器气动顶盖内设有轴孔,所述副箱叉轴与所述轴孔旋转活动连接;所述变速器气动顶盖上设有轴线方向与所述轴孔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定位螺孔,且所述定位螺孔与所述波珠螺丝相匹配;所述副箱叉轴上设有用于与波珠螺丝配合实现自锁的自锁环槽。
用波珠螺丝代替自锁弹簧,螺栓,钢球组合而成的结构,自锁力大小由波珠螺丝旋入深度决定,可随时调节,且该结构拆装方便。在波珠螺丝中,弹簧和钢球固定在同一槽内,两者不存在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因此也不存滑动摩擦,不会出现现有结构中容易发生的产生换挡二次冲击力,对换挡手感产生恶劣影响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自锁环槽包括高档自锁环槽和低档自锁环槽。
进一步,所述定位螺孔设于所述变速器气动顶盖右侧靠近端面位置处。
将定位螺孔设置在靠近右端面位置处,将变速器中间位置空出,用于设置选换档机构,提高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固定连接于所述变速器气动顶盖右侧。
设置端盖以达到密封副箱叉轴的效果,可防止异物落入变速器内造成损失。
进一步,还包括气缸和气缸盖,所述气缸右侧开口,所述气缸盖与所述气缸的右侧开口相匹配;所述气缸和气缸盖与所述变速器气动顶盖固定连接,且所述气缸盖内设有通孔,所述副箱叉轴从所述气缸内伸出并穿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变速器气动顶盖内。
进一步,所述副箱叉轴的左端设有活塞,所述气缸和活塞、气缸和气缸盖、变速器气动顶盖和气缸盖、气缸盖和副箱叉轴间均设有密封圈。
在副箱叉轴自锁力可调的变速器各连接部间设置密封圈,以达到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副箱叉轴自锁力可调的变速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波珠螺丝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0-变速器气动顶盖;11-轴孔;12-定位螺孔;20-副箱叉轴;21-自锁环槽;211-高档自锁环槽;212-低档自锁环槽;22-活塞;30-波珠螺丝;31-弹簧;32-钢球;40-端盖;50-气缸;60-气缸盖;61-通孔;7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655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