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可调节登顶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1854.1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8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尤堃;王振;王正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3/00 | 分类号: | B60R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调节 登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登顶梯,尤其是一种可安装在削角方舱左右两侧的登顶梯,属于车辆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方舱是用于地质勘探、通信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军队野战等需在野外作业、 作战的装在运输车辆上的厢体设备,也是一种特种物资运输的防护装备,不论车辆在野外 作业状态下,还是处于静止维护状态 , 均需通过登顶梯登顶后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对削角方舱而言,登顶梯通常安装在舱体后部供人员登顶使用,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人员需从舱体左右两侧登顶, 如将现有登顶梯安装在舱体左右两侧使用,由于舱体顶部两侧均为倾斜的削角壁,导致现有登顶梯安装后可靠性差,人员上下不方便,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可安装在削角方舱左右两侧的车载可调节登顶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车载可调节登顶梯,包括下固定梯、上固定梯、下翻梯和支撑架;所述下固定梯底部垂直固定支撑在车辆平台上,上固定梯倾斜设置在下固定梯顶部,上固定梯底部两侧分别与下固定梯顶部两侧铰接,上固定梯顶部两侧通过上固定机构分别与方舱壁固连;下翻梯折叠设置在下固定梯下端外侧,下翻梯底部两侧分别与下固定梯底部两侧铰接,下翻梯中部通过弹簧插销固定在下固定梯上;支撑架水平设置在下固定梯上端内侧,支撑架外端两侧分别与下固定梯上端两侧固连,支撑架内端两侧通过下固定机构分别与方舱壁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车载可调节登顶梯,其中所述的上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上连接板和上垫板,所述固定座一端与上固定梯顶端固连,固定座另一端与上连接板底座固连,上垫板设置在上连接板内侧,数个连接螺栓分别穿过上连接板、上垫板和方舱壁,并通过螺母锁紧。
前述的车载可调节登顶梯,其中所述的上固定梯倾斜度与削角方舱削角壁倾斜度匹配。
前述的车载可调节登顶梯,其中所述的下固定机构包括下连接板和下垫板,下连接板底座与支撑板内端固连,下垫板设置在下连接板内侧,数个连接螺栓分别穿过下连接板、下垫板和方舱壁,并通过螺母锁紧。
前述的车载可调节登顶梯,其中所述的下固定梯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支座。
前述的车载可调节登顶梯,其中下翻梯底部两侧分别通过旋转支座与下固定梯底部两侧铰接,旋转支座分别固定在下固定梯底部两侧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可安装在不同倾斜度削角方舱侧面,适用范围广。安装时将下固定梯底部通过其两侧的固定支座固定在车辆平台上,同时将支撑架内端两侧通过下固定机构分别与舱壁固连,然后上下转动上固定梯,调节其倾斜度,使其与方舱削角壁完美贴合,最后将上固定梯两侧通过上固定机构与舱壁固连即可。上述结构不仅安装稳固可靠,而且操作灵活便捷,将下翻梯向下翻转人员即可登顶作业,安全可靠,有效避免了人员登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Ⅰ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Ⅱ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下固定梯1、上固定梯2、下翻梯3和支撑架4。下固定梯1底部两侧分别固设有固定支座11,下固定梯1底部通过固定支座11垂直支撑在车辆平台上,固定支座11通过紧固件与车辆平台固连。上固定梯2倾斜设置在下固定梯1顶部,上固定梯2倾斜度与削角方舱削角壁倾斜度匹配,上固定梯2底部两侧通过销轴21分别与下固定梯1顶部两侧铰接,上固定梯2顶部两侧通过上固定机构5分别与方舱壁固连。上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座51、上连接板52和上垫板53,固定座51一端通过固定销54与上固定梯2顶端固连,固定座51另一端通过固定销55与上连接板52底座固连,上垫板53设置在上连接板52内侧,两个连接螺栓56分别穿过上连接板52、上垫板53和方舱壁(图中未画出),并通过螺母57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18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燥机进板位置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烤箱快速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