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减反射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0380.9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0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谭小安;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34 | 分类号: | C03C17/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生启 |
地址: | 51804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反射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双面减反射玻璃。
背景技术
在现代都市里玻璃幕墙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可玻璃本身依旧存在着反射性、易刮花且易碎的性质,豪华写字楼、大型商厦、星级酒店的外装饰所采用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形成强烈的反射光、聚集光而造成的“光污染”,对社会及人体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减反射玻璃能够减少反射率,提高透过率,因此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玻璃幕墙的使用。然而,目前常用的减反射玻璃仍存在反射率高及耐候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减反射玻璃存在耐候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双面减反射玻璃。
一种双面减反射玻璃,包括: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在所述第一表面依次层叠的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第二低折射率层及第一保护层;及
在所述第二表面依次层叠的第三高折射率层、第三低折射率层、第四高折射率层、第四低折射率层及第二保护层;
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及所述第二保护层为ZrO2层、Si3N4层或SiC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所述第三高折射率层及所述第四高折射率层均为Si3N4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所述第三低折射率层及所述第四低折射率层均为SiO2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及所述第三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5nm~5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及所述第三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为10nm~5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及所述第四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50nm~15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及所述第四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为30nm~12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护层及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为2nm~2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玻璃基板的厚度为3mm~19mm。
上述双面减反射玻璃在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依次层叠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第二低折射率层及第一保护层,在第二表面依次层叠第三高折射率层、第三低折射率层、第四高折射率层、第四低折射率层及第二保护层。上述折射率层的结合显著降低了双面减反射玻璃的反射率,可见光反射率≤1.5%,且双面减反射玻璃外观呈现自然中性色,满足于外饰玻璃的使用,同时在第二高折射率层及第四高折射率层的表面分别层叠第一保护层及第二保护层,可以防止双面减反射玻璃出现划伤和化学腐蚀等问题,减少双面减反射玻璃在户外使用时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双面减反射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双面减反射玻璃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双面减反射玻璃100,包括玻璃基板10、第一高折射率层21、第一低折射率层22、第二高折射率层23、第二低折射率层24、第一保护层25、第三高折射率层31、第三低折射率层32、第四高折射率层33、第四低折射率层34及第二保护层35。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玻璃基板10为经过清洗抛光处理后的玻璃基板。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玻璃基板10的厚度为3mm~19mm。优选的,玻璃基板的厚度为3mm、4mm、5mm、6mm、8mm、10mm、12mm、15mm或19mm。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玻璃基板10的最大玻璃尺寸为3300mm*6000mm。玻璃基板10包括第一表面(图未标)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图未标)。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高折射率层21层叠于玻璃基板10的第一表面。第一高折射率层为Si3N4层。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高折射率层21的折射率为2.0~2.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高折射率层21的厚度为5nm~50nm。优选的,第一高折射率层21的厚度为8nm~30nm。更优选的,第一高折射率层21的厚度为10nm~20nm。第一高折射率层21的主要作用是起到和玻璃基板连接的作用,第一高折射率层21也能调节反射色性能,并阻挡玻璃中碱金属离子的扩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03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