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滤清器加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3289.4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9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伟;黎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瑞汽车测试研发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86 | 代理人: | 毛洪梅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滤清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气滤清器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加灰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保有量和产销量都在逐年上升,逐步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代步工具。空气滤清器是汽车的重要构成部件,对保证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的质量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故所有上市车型的空气滤清器都需要进行各项性能及耐久测试,以检验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可靠性。在进行空气滤清器性能,特别是耐久试验时,试验粉尘的添加是必须且至关重要的一步,正确有效的加灰方式至关重要。
专利一种矿用自卸车空气滤清器性能测试装置(公告号:CN205786233U)公开了一种矿用自卸车空气滤清器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灰尘进给机,灰尘进给机、空气管通过扩散器与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管连接,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管经绝对滤清器、空气流量计与空气流量控制装置连接,空气流量控制装置与由电机带动的抽气泵连接,电机、灰尘进给机、空气流量控制装置、打印机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和安装在空气滤清器的进出气管处的传感器、安装在绝对滤清器上的传感器连接,还和空气流量计连接,控制器采集传感器、空气流量计的信号,对电机和灰尘进给机、空气流量控制装置进行自动控制,能够对空气滤清器的性能准确测试,从而保证了试车的成功率,工作可靠性高。公知的,在汽车空气滤清器性能测试过程中,都需要向滤清器中加灰,但是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有效配合滤清器性能测试装置的加灰装置。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试验标准所要求的匀速,可以定量的添加试验粉尘,符合实验要求的加灰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滤清器加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灰装置、输送装置和喷灰装置,还包括设置有所述输送装置的机架:
所述加灰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一端上方的加灰箱,所述加灰箱底部设有漏灰口;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两端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连接有调速电机,所述传动轴之间连接有首尾相连的传送皮带,所述机架的另一端设有集灰箱,所述集灰箱上下底部分别设有进灰口和出灰口;
所述喷灰装置包括喷嘴,所述喷嘴的一端分别连接有气压软管和与所述出灰口连接的连接软管。
优选的,所述加灰箱的内径由下至上依次递增。
优选的,所述加灰箱靠近所述传送皮带的侧壁上设有调节口,所述调节口处设有调节挡板,所述调节挡板可以控制所述调节口开口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机架两侧设有挡灰板,所述挡灰板的横截面为L形。
优选的,所述出灰口的口径小于所述进灰口的口径。
优选的,可以通过所述气压软管控制所述喷嘴内的气压。
优选的,所述喷灰装置还包括可伸缩调节的支架,所述喷嘴与所述支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架底部连接有支撑架。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控制调速电机的传动速度和所述调节挡板对所述调节口遮挡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具有完善的加灰系统,加灰箱可以对试验粉尘进行一次性存储,不需要工人频繁送灰,传送皮带将从漏灰口漏到其上面的灰运送至集灰箱内,然后灰落入集灰箱通过连接软管喷出,整个过程无需工人操作,更加快速;
2、所述灰进入加灰箱内并堆积在加灰箱的漏灰口处,通过调节挡板控制调节口的大小,控制落在传送皮带上的量;
3、调速电机可以通过调整转速控制传送皮带的传送速度,控制单位时间内落入集灰箱内的灰量;
4、气压软管可以控制喷嘴内的气压,进一步控制喷嘴喷绘的强度,使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不同的性能测试实验的要求;
5、挡灰板防止传送皮带在传送灰的过程中,造成灰尘飞扬;
6、可伸缩的支架可以控制喷嘴的高度,可以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位置的空气滤清器,也可以多角度喷灰;
7、控制电箱对调速电机和调节挡板的控制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智能化,进一步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瑞汽车测试研发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瑞汽车测试研发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32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