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局部电解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3261.0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6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玉;马文贤;郑为为;崔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F7/00 | 分类号: | C25F7/00;C25F3/16;G01N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局部 电解 抛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设备领域,涉及抛光装置,主要是涉及到一种金属局部区域抛光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抛光的技术基本原理是电化学抛光系统在通以一定的抛光电压和电流密度后,阳极工件表面会产生电阻率高的粘性薄膜,在工件表面的不同位置处的薄膜厚度是不尽相同的:表面微观上凸处的地方膜层较薄,电阻较小而电流密度较大,阳极工件溶解速率大;相反,表面微观下凹处的薄膜分布较厚,电阻较大而使阳极工件的溶解速率小于表面上凸处。正是由于这层粘性薄膜厚度及电流密度大小的不一致,使工件表面微观凸处溶解速率大于凹处的溶解速率,并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金属表面粗糙度下降光亮度提高而实现了抛光。
在使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残余应力的过程中,试样的表面状态对测量结果有较大大的影响,但大试样的表面处理是非常有难度的,砂纸的打磨或者机械的抛光都会不同程度的引入残余应力,影响测量结果。用电解抛光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不受机械力的影响,不会产生附加应力,且表面腐蚀均匀,可消除因机械加工在试件表面产生的应力,从而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是一种理想的表面处理方法。
一般的电解抛光只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工件,需要将待抛光的表面浸没在抛光液中。而大尺寸工件难以实现将待抛光面完全浸没,获得完全光亮的表面有难度。所以对于大尺寸的工件,去除表面应力层,使用XRD测量残余应力,需要采用特殊的装置进行电解抛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不破坏大尺寸金属试样的前提下,采用3D打印的抛光装置,设置适当工艺参数,即可获得良好的平面或者曲面的局部表面状态,符合XRD测试表面残余应力去除加工过程中引入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金属局部电解抛光装置,包含阴极电解抛光装置、稳压直流电源、导线、待抛试样组成,其特征在于阴极电解抛光装置由导电芯固定外壳、抛光液容器、顶盖、塑料紧固螺丝、导电芯组成。导电芯固定外壳顶部设有顶盖,上部为用于固定不锈钢或石墨导电芯的圆柱状手持装置,下部与抛光液容器相连,导电芯固定外壳内部通过塑料紧固螺丝固定导电芯。不同的阴极外壳与导电芯的组合可以用于抛光不同材质及形状的试样。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芯固定外壳制备工艺采用先进的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材质选用耐腐蚀的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芯固定外壳下部连接的抛光液容器;考虑到抛光时间以及抛光时电解液流速的问题,将下部的抛光液容器设计为鼓肚形状,抛光液容器上方有细嘴用于补充抛光液,阴极外壳的出口处经过机械抛光处理,其出口的直径为8mm。
进一步的,抛光液容器分为六和七两种,抛光液容器六可抛光大块试样局部平面;抛光液容器七出口处弧面的半径为30mm,可抛光弧面半径为20-30mm的弧面。
进一步的,导电芯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或石墨棒,外形设计便于装卸。
进一步的,不锈钢导电芯直接加工成所需的外形,该外形为多层台阶状圆柱,石墨棒导电芯另需加持附件,该加持附件采用耐蚀塑料,3D打印成型。(不同材质导电芯需要采用不同的顶盖,一般来讲,不锈钢导电芯容易加工,顶盖入口较细,石墨棒外购居多,不易加工,顶盖入口较粗)。
进一步的,导电芯下端距阴极外壳出口处7—9mm,也就是极间距,导电芯下端装有小于1mm厚的海绵。
进一步的,局部电解抛光对于抛光面积有一定的限制,采用绝缘胶带密封被抛试样周边,保证单次局部抛光面积要小于40mm2。
抛光时将导电芯装入导电芯固定外壳,用紧固螺丝固定并合上顶盖,在导电芯下端固定上海绵,放入抛光液容器中,倒入电解抛光液即可进行电解抛光。
本实用新型主要特征及优势有:在室温条件下,对大体积的金属试样表面进行简单的磨光,设置合适稳定的电压,采用该装置即可获取光亮的局部抛光面。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去除加工引入的表面残余应力层,提高残余应力测量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电解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阴极电解抛光装置及抛光液容器示意图。
图3为局部电解抛光装置的阴极装置导电芯及其附件示意图。
以下给出图1和图2、图3中主要部件的标记:
1-阴极电解抛光装置,2-稳压直流电源,3-导线,4-待抛试样,5-导电芯固定外壳,6-抛光平面的电解液容器六,7-抛光弧面的电解液容器七,8-顶盖,9-塑料紧固螺丝,10-分级台阶状不锈钢导电芯,11-石墨棒,12-石墨棒加持附件,13-海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32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物质防火电缆
- 下一篇:一种中压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