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脉宽输出的逆变器控制电路及其运行方式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1352.0 | 申请日: | 201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3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华;胡琦;孟喆;郑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脉宽 输出 逆变器 控制电路 及其 运行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恒脉宽输出的逆变器单极性控制电路及其运行方式。
背景技术
逆变器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它广泛应用在电子类产品、光伏发电领域、军工产品、舰船及车辆供电等,在超级计算机、大型电子测控设备、大型强磁设备、高电压强电流实验平台、民航军航系统、军用大功率电磁设备及武器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目前,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PWM调制方法,具体包括SPWM技术和SVPWM技术。重复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稳态性能,增强系统抑制负载扰动的能力,同时可以改善输出电压波形,但其动态性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无差拍控制动态响应速度快,输出波形畸变小、波形质量好,但是对逆变器数学模型精度要求高,系统的鲁棒性差。其他的控制方式还有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等,由于其对数学模型精确度或控制器要求过高,在逆变器控制中应用较少。
与逆变器双极性PWM调制相比,单极性控制损耗低,电磁干扰小,高次谐波分量小,在控制中应用较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逆变器控制电路,具有输入电压调整性好、鲁棒性强、抑制负载变化能力强、控制简单等优点。通过该电路实现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大小和频率连续可调,输出正弦电压精度高、畸变率低。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使逆变器工作在单极性运行方式下,其输出脉冲宽度恒定为Ton,且等于单稳态触发器暂稳态维持时间。对输出电压和参考电压之差积分,积分值为零时,逆变器开关状态发生变化。参考电压Vref由dsPIC产生。其计算方法是:对逆变器输出电压脉冲、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进行采样,通过与理想参考电压Vref’比较得到误差ΔVref,通过参考电压计算程序产生参考电压Vref,进而对逆变器开关频率进行调制,从而实现逆变器单极性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逆变器控制电路是由采样模块、反相器、微处理器dsPIC、参考电压发生模块、求和积分模块、比较异或模块、单稳态触发器和驱动电路八部分组成。上述部分的连接方式为,采样模块包含高频变压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高频变压器输入端与逆变器输出端连接,电流互感器输入端与滤波电感连接,电压互感器输入端与滤波电容连接。反相器输入端与采样模块中高频变压器输出端连接。采样模块的三路输出与微处理器dsPIC连接。参考电压发生模块输入端与微处理器dsPIC连接。求和积分模块两个输入端A、B分别与反相器和参考电压发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异或模块的输入端B与参考电压发生模块连接,输入端A与求和积分模块的输出端C连接,输出端D与同或门输入端A和驱动电路的CMP端口连接。单稳态触发器输入端与比较异或模块输出端C连接,输出端与同或门输入端B连接。同或门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XNOR端口连接。驱动电路输出端连接至开关管S1~S4门极。
逆变器处于单极性控制下,正负半周期对称,现只讨论正半周期。其输出电压有两种情况:等于输入电压vin或0。逆变器输出电压为vin的时间恒为Ton。在该时间段内,求和积分模块输出电压VI为:
逆变器输出为0的时间可变,设为toff。此时间段内积分器输出电压VI如下式所示:
式(1)(2)中R为积分电阻值,CI为积分电容值。由(1)(2)两式可得:
在式(3)中,等号左边是逆变器输出电压,等号右边是参考电压发生模块发出的参考电压,二者严格相等。下文中参考电压Vref的含义为:将目标正弦电压缩小固定倍数,用单片机控制参考电压发生模块发出的标准正弦电压,即用低电压来控制高电压,缩小倍数由电路结构和参数决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电路的具体运行方式如下。
逆变器输出高电压高频脉冲,经采样模块采样得到电压较小的高频脉冲,与反相器连接,得到与逆变器输出端变化规律相反的电压脉冲,此信号作为求和积分模块的一路输入信号。
逆变电路经过滤波器滤波后,得到的负载电压为正弦波。在采样模块中,对滤波电感电流、负载电压采样,使输出电压降至5V以内,与高频脉冲信号一起送入微处理器dsPIC的AD转换端口,离散为数字信号后读入dsPI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1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三相逆变器
- 下一篇:一种电子脉冲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