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DNA双螺旋结构教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23101.8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2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秉洁 |
主分类号: | G09B23/26 | 分类号: | G09B23/26 |
代理公司: | 济宁汇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4 | 代理人: | 徐国印 |
地址: | 272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na 双螺旋 结构 教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DNA双螺旋结构教具,立柱、多核苷酸链条Ⅰ、多核苷酸链条Ⅱ、底座、碱基模Ⅰ、碱基模Ⅱ、插块、插孔、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表面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碱基模Ⅰ一端的中部设置半圆形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设置插块,所述碱基模Ⅱ一端的中部设置半圆形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设置插孔,所述碱基模Ⅰ、碱基模Ⅱ嵌入环形凹槽内,并通过插块、插孔插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碱基中间形成的圆圈刚好能够与环形凹槽外壁贴合,使得整体能够绕着立柱旋转,更加直观的观察每个结构的构造,同时采用正方体的底座,稳定性更好,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随意拆卸和组装,从而使学生通过动手组装来了解DNA的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DNA双螺旋结构教具。
背景技术
从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
由于DNA分子特别小,所以在生物课程中对DNA的讲解一般需要借助于显微镜,但是有时候显微镜的观察也不能非常清楚直观的体现某一结构,这就为教学造成了困扰。
为了方便教学,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DNA教具,但是现有的DNA模型大都为独体平面结构,不够直观,不利于观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DNA双螺旋结构教具,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内侧,通过氢键形成的碱基对,使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稳固地并联起来,本实用新型合理的利用了这一点,使得DNA双螺旋结构教具更加稳定,能够围绕着立柱旋转,更加直观,并且各部件结构简单,方便拆卸,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DNA双螺旋结构教具,包括立柱、多核苷酸链条Ⅰ、多核苷酸链条Ⅱ、底座、碱基模Ⅰ、碱基模Ⅱ、插块、插孔、圆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与底座通过圆孔插接连接,所述立柱表面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碱基模Ⅰ一端的中部设置半圆形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设置插块,所述碱基模Ⅱ一端的中部设置半圆形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设置插孔,所述碱基模Ⅰ、碱基模Ⅱ嵌入环形凹槽内,并通过插块、插孔插接在一起,所述多核苷酸链条Ⅰ、多核苷酸链条Ⅱ分别以S形环绕在碱基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为透明塑料制成的圆柱。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正方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DNA双螺旋结构教具,在立柱上设置环形凹槽,碱基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卡入环形凹槽内,碱基中间形成的圆圈刚好能够与环形凹槽外壁贴合,使得整体能够绕着立柱旋转,更加直观的观察每个结构的构造,同时采用正方体的底座,稳定性更好,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随意拆卸和组装,从而使学生通过动手组装来了解DNA的构造。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立柱、2-多核苷酸链条Ⅰ、3-多核苷酸链条Ⅱ、4-底座、5-碱基模Ⅰ、6-碱基模Ⅱ、7-插块、8-插孔、9-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秉洁,未经李秉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3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头手动调节组件
- 下一篇:显示面板的电位调节系统